第04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场战“疫”起跑即冲刺

  ■通讯员 陈秀萍

  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祁蓉君,在中心护理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2017年调到中心综管科,开展社区慢病管理、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等工作。

  作为综管科科长助理的她,当前的工作还包括社区流调,摸排追踪,确定密接人员位置,确认同住人信息等。

  “我每天晚上抱着手机,几乎半梦半醒,手机铃就是‘集结号’。”一个月的连续奋战,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战斗”模式,果敢担当的80后祁蓉君笑称,“我适应了。”

  社区流调,工作“不论昼夜”

  有一次,一位居民的密接身份被判定,但是本人却否认去过接触地点。电话流调询问核心信息时,居民一次次否认,言语中已是不满。

  祁蓉君没有放松,记录下居民提供的有限信息,及时反馈给了区疾控中心,从而排摸出了同属于一家机构的另一处密接场所。

  再一次拨通电话,耐心解释,一起回忆,“这个地点我去过。”居民恍然大悟。

  社区流调工作不论昼夜。“密接迅速纳入管控,不管派工的时间是白天、晚上还是半夜,是工作日、周末还是节假日,对我来说没有区别,密接处理的时效要求是一样的。”祁蓉君心里清楚,她必须要把每件事情安排处理好,不能出一点纰漏。“社区流调人员的工作一定要做细,不能放过任何潜在的危险,不能将错误进行到底。”

  密接管控对象的不集中性,“任务”下达时间的不确定性,给“接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4小时on call的“接单”小能手,已经数不清有多久没睡过整觉了。

  “妈妈,又是几天没见面了,你在干嘛?”

  “妈妈今天又破了一个大案!”

  突发的疫情让这个“双胞胎家庭”有些手忙脚乱。祁蓉君将儿女送到外婆那里照看。想念的时候,通过手机视频与他们隔空连线。

  “妈妈现在是了不起的大侦探!我们,就是妈妈大大的助手。” 8岁的双胞胎雀跃,竖起大拇指为妈妈点赞。

  平凡而非凡的抗“疫”力量

  10月以来,排摸风险人员并纳入社区管理2345人,转运至集中隔离点588人,数字背后,牵动着人心,也关系到专家对疫情走势的准确判断。

  “奥密克戎一两天就能传一代,如果我们在24小时内就把病例感染来源研判清楚,密接身份确认,及时甄别并管控住,安排转运。把密切接触者在暴露后未发病或是已感染并有社区活动前尽早找到并管控,出现下一代病例造成社会面传播的风险就会降低。”

  所以早期处置要迅速。祁蓉君说:“能用我们所能够最快的速度,做完整套调查处置流程这是作为管控人的基本素养,也是一种职业的使命!”

  监测数据、排摸密接、信息上报……祁蓉君的乐观和坚守,成为动态变化数据中的桥梁。

  “所有人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只是这芸芸众生中很普通的一个罢了。”日复一日,祁蓉君们默默为这场疫情的防控努力、坚持、奋战,她和她家的双胞胎“助手”并肩作战,是这座城市里平凡而非凡的抗“疫”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
“毕昇工坊”教材上新
婚姻登记“全市通办”需预约
杨浦区安全用药月活动启动
每场战“疫”起跑即冲刺
控江街道金融投资讲座开讲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4每场战“疫”起跑即冲刺 2022-12-06 2 2022年12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