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华
手捧极富线条感的“小金人”,近日,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王皓代表公司上台获颁第八届浦东总部经济十大经典样本。这家已经扎根浦东30年的“老字号”,最近好事连连——今年9月,西门子医疗数字指挥中心在浦东揭牌并投入使用;作为地区总部,其在张江的研发和制造基地近10万平方米,已成为西门子医疗在德国总部以外最重要的研发与制造基地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总部经济,可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已正式施行,推出扩大主体范围等多项举措,有望加快上海发展高能级的总部经济,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总部型企业。
事实上,在中国“深耕”多年后,全新的本土化战略成为助推外企转型升级的“流量密码”。除了西门子医疗中国宣布“国智创新”全新本土化战略外,法国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也与浦东深度融合发展,目前液化空气中国上海创新园已经与十余家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十四五”期间,液化空气中国还将继续加大在氢能、电子、可持续发展农业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资和创新投入。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中国本土总部企业也纷纷“站起来”“强起来”,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标准的他们,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正引领着细分领域的行业标杆。
本次获奖的民营企业德汇集团扎根浦东21年,形成了“以产业实现科技价值、以金融助推产业发展”的新型平台业务模式。“作为一家集团总部,旗下共投资了4家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充分享受到了浦东的扶持政策。同时,上海有很多丰富的科研资源,比如中科院的研究室及一流大学等,让我们在材料基础科研等方面受益匪浅。因此我们看好浦东、看好上海的未来。”上海德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荣昌说。
总部经济为什么这么“香”?自带流量的它可谓城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活力迸发的感应器。新征程上,如何发展更高能级总部经济、继续保持上海总部经济的先发优势,考量着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综合实力和营商环境。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胡江波提出,上海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与世界一线城市东京、纽约等相比仍有差距。为此,她建议上海加大力度实施“总部增能行动”,拉长长板、补齐短板,推动上海总部经济在“十四五”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其中包括增强城市核心服务国际竞争力,增强金融服务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提升总部经济的能级等。“以浦东新区为试点,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等。”
上海总部经济再出发,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能级的提升,更要破除企业发展壮大中的痛点堵点,为他们培育生根发芽的沃土,引领总部经济向更宽领域、更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新路、提供样本、示范引领。(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