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

  兔年新春,开好局起好步、重整行装再出发,是大家的共同愿望。此时此刻,特别需要认真落实中央强调的“四敢”精神,那就是“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四敢”是新提法,却不是新内容。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业绩,正是源自这“四敢”。

  增强“四敢”精神,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只有不惧风险,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开辟新局面,才能奋勇前进。困难是不言而喻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克服困难、战胜风险,靠的是从容淡定和应对风险的基本功。

  铁路线上,满载着返乡旅客与新春祈愿,一列列火车川流不息;在园区厂房,工程师忙着优化方案、敲击代码,智能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在施工现场,建设者抢工期、赶进度、保安全,一批重大项目紧锣密鼓推进,亿万人民以奋进之姿开启新的一年。

  不同岗位、不同战线的拼搏奋斗,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创新创造,让中国始终活力四射。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地方基层的创新探索,市场主体的积极进取,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正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活力之源。

  上世纪80年代,长三角的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著名的“四千四万”精神,那就是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带有鲜明区域特征、时代烙印的精神品质,使得今天的长三角在各个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什么叫勇气?那就是尽管有风险,仍然向前冲,尽管有痛苦,依然不回避。某旅游集团董事长说,“三年疫情,让旅游行业遭遇重创,但文旅人只是蹲下,没有趴下,我们始终在求新求变、蓄势待发。”这就是一种“敢”。今天我们会碰到前人没有碰到过的新问题和新难题,攻坚克难需要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各级干部、各个地方、各类企业、人民群众继续发扬“四敢”精神,去探索,去实践,去首创。

  事实证明,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让更多基层探索上升为普遍性制度安排,成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法论。面对没有先例可循的新情况新问题,鼓励地方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好经验、新做法才能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细胞,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下,从锻压机、盾构机等国之重器接连下线到5G、高铁等产业领跑全球,从“中国制造”在卡塔尔世界杯大放异彩到多地组团“出海”抢订单,我国企业步履从容,为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作出重要贡献。下一步,有效应对三重压力,需要广大企业顶住压力、积极作为,也需要相关部门助企纾困解难、树立信心。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形成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生动局面,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根基定能更加稳固。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群众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曾由衷赞叹,中国的改革“是谦逊又刚毅的中国人民为了美好生活奋斗的故事”。续写新的时代篇章,就要在顶层设计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在社会治理中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激发人民创造伟力,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体现人民意志,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

  一个“敢”字,道出了风雨无阻的勇气、逢山开路的担当、开拓进取的智慧。新的开始,我们要像青松那样“挺然屹立傲苍穹,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

  (来源:解放日报、人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
试点恢复
实干,让百姓生活“兔”飞猛进
加快中小企业数实融合步伐
杨浦时报评论05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 2023-02-07 2 2023年02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