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久别重逢 校园是否“万事俱备”

  编者按

  步入开学季,孩子们将与校园“久别重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即将“全面重启”的校园是否“万事俱备”?

  在云栽雾培植物工厂,师生查看种子的发芽情况,并做好记录,为新学期的拓展课作准备;大鼓振奋激昂、单簧管沉稳悠扬,排练室里传出了动人乐声,行进管乐团成员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排练预演;今年3月,星光计划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即将开赛,实训教室内,已经开启了全力备赛模式……

  新学期新气象,蓄力再出发。阳光、雨露、沃土、光合作用,一棵参天大树的长成,这些重要因素缺一不可。同理可得,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走好未来每一步,也需要“家门口的好学校”“家门口的好去处”“身边好人”等社会各方的齐心协力。

  本期2、3版带领读者走入杨浦的“开学预备课堂”。

  植物工厂内,他们查看种子的发芽情况——从“重知识”到“重素养”,“田间课堂”搬入校内

  “油麦菜和意大利生菜苗已经发芽了……”在云栽雾培植物工厂,师生正在查看种子的发芽情况,并做好记录,为新学期的拓展课作准备。这里的设备运用到很多先进技术,是南极科考站的同款。

  这是2月9日,记者在上海市十五中学(同济大学附属存志东校)看到的景象。

  教室里,桌椅都已完成全面消杀。几位老师将一摞摞教材堆放整齐,把教室布置一新。展示墙上,是孩子们参加各类科技、体育竞赛的身影。

  今年春季学期,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首个学期,学生用餐将恢复堂食。开学前,学校对用餐区域重新进行了优化调整,实行分批就餐,确保532名学生用餐平稳有序。

  在食堂后厨,工作人员正在对午餐进行留样登记。为了更好地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提前一周,食堂已经制定好了新学期食谱,确保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同时,对各个区域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和消毒,确保就餐环境安全。

  走进初三年级办公室,任课老师们已经上班了。备课组长胡宏丽打开电脑,对新学期的英语教案做修改。这是她来到十五中学的第五个年头。

  2018年,十五中学成为“上海市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这让十五中学多了不少“新伙伴”。学校先后加入上海市辽阳中学教育集团、上海市控江中学教育集团、同济大学杨浦基础教育集团,并由上海市民办存志学校委托管理。在各方支援和帮助下,优质课程和师资源源不断输入,胡宏丽就是那时调来支援学校教学工作的。

  强校先强师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强化了备课组‘点’的功能,并积极发挥教研组‘面’的作用。”徐翔介绍说。每年十五中学都有十多名管理人员、学科教师参与集团的双向流动,在此过程中优化了整体教学团队,做到了研训一体、资源共享。备课组和教研组各自发挥积极作用,通盘考虑全学段教学工作,更好地承担起日常的教学工作。

  这些年,学校特别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级各类学科教学竞赛,多渠道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与道德素养。在杨浦区第六届各类人才申报评选中,有两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三位教师被评为区骨干,两位青年教师被评为区骨干后备,两位青年教师被评为区教育教学新秀,创下了学校入选人才数量之最。

  除了强师资,还要强课程。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最主要生长点。十五中学校长徐翔介绍,在“强校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学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

  体育课程多样化。学校成立了篮球队、羽毛球队、足球队、跆拳道队、网球队、拳击队等多个校队,百分百覆盖全体学生,并通过多元化的体育拓展训练、体育冬(夏)令营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理念和习惯。

  艺术课程社团化。学校拥有戏剧社、管乐团等6个学生艺术社团,每周固定时间开展艺术团队训练活动。为落实“双减”工作,学校利用课后服务、艺术周末营开设了学生喜爱的流行舞蹈、尤克里里等拓展型课程。

  劳动教育在延伸。学校在崇明东滩的“上实东滩低碳生态园”合作建立劳动教育基地。每年暑期,学生们都会在这里参加为期三天的劳动夏令营,参与农田劳动、了解农业生产,在田间“课堂”收获多角度、全方位的体验。

  此外,学校还把“田间课堂”搬到了校内,就是上文所述的云栽雾培植物工厂。

  四年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陆志波来到十五中学做了一堂讲座,之后,校园里就有了一套完整的生态校园系统。自“强校工程”实施以来,学校依托同济大学学科优势,建设了人工湿地、智能水质监测系统、斑马鱼实验室、大气飘尘监测、太阳能利用光伏站等八大生态课程,植物工厂就是其中之一。

  从“重知识”到“重素养”,依托特色项目,学生的科学探究、实践创新、团队合作和责任担当等关键能力显著提升。

  陆志波感慨:“学校从零开始打造出了一套完整的生态校园系统,从设施到课程再到文化内涵都达到了高品质学校的水平。”

  位于杨浦滨江的十五中学拥有60多年历史。上世纪,这里曾是众多产业工人子女学习、成长的地方。近年来,受周边旧改动迁影响,生源曾不断萎缩。以往开学前,总有一些学生要转学,今年却有了新变化。

  “自实施‘强校工程’以来,学校2022届初三毕业生的市、区示范性高中录取比例由2018届的不到10%提升到了近80%。”学校党支部书记陆伟生介绍。进步带来的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好口碑。2018年,学校地段生回流率不足40%,现在几乎达到了100%。

  学校中庭,栽种于1956年的枫杨树历经多年风雨,见证着学校的成长。徐翔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强校工程”赋能效应,努力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排练室里,他们奏响属于自己的音符——“玩学合一”,育人如何“宽而不散、严而不苛”?

  2月10日,控江中学硕大的乒乓球馆里,老师们忙个不停,核对、清点、搬运、码放,他们通力合作,细致高效地梳理着全校三个年级36个班级1300多位学生的教材资料。

  一摞摞牛皮纸包裹着的书本、实验楼里擦拭一新的仪器设备、稻香厅里美味可口的饭菜点心……进入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学期,校园内即将与同学们重逢的这一切,离不开后勤老师的努力。“我们一周前就到校准备了,清扫消毒等工作都已提前完成,保障同学们到校后学习和生活快速步入正轨。”后勤处相关负责老师杨宇阳告诉记者。

  大鼓振奋激昂、单簧管沉稳悠扬,排练室里传出的动人乐声在校园回荡。还没开学,学校行进管乐团成员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排练预演。“上学期的艺术节因疫情延迟了,本学期,我们会迎来各种校内演出汇报,5月还要参加‘中华杯’全国管乐大赛。”管乐团成员龚睿哲兴奋地向记者谈起了乐团的后续活动安排。

  近年来,控江中学秉承“倡导自主,追求创新”的办学理念,对标杨浦区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要求,认真落实“五育并举”的新课程理念,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持续提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取得了不少创新实践经验和成果。

  “双新”教育的核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强调立德树人和素养指向。据了解,目前该校共有六个大类近50个社团,设计课程、打造活动、体验实践、发起课题、参与竞赛、开展公益……学生们可以边玩边学,创智乐享,不断激活学习的各种可能性。此外,学校配备门类齐全、设施一流的常规实验室以及各类创新实验室,涉及历史人文、文创、科创、环境化学、数媒、人工智能等多领域,为跨学科研究性学习、项目化学习提供了空间。控江中学依托“低控制、高支持、轻负担、重自主”的校园文化,以及宽而不散、严而不苛的育人环境,打造了一张“玩学合一”的文化名片。

  “新学期,我们将聚焦‘双新’改革相对滞后的项目开展专项攻坚,以项目为抓手,以成果为导向,以深度教研引领深度学习的发生,推进‘双新’重点领域成果输出。”当天上午,在学校各部门开学准备研讨会上,教务处相关负责老师楼文喆如是说。

  在实训教室,她全力备赛——理论+实践,职业规划“超前安排”

  今年3月,上海市两年一届的星光计划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即将开赛。2月10日,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教室内,学前教育专业的朱铭在全力备赛。“这里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回归校园很激动,线下实操对职业技能培训太重要了!”朱铭说。

  食堂内,十几台炉灶擦拭一新,后厨隔间干净整洁,后勤保障人员早早上岗,开展清洁工作,除了食堂用餐区,校方还对整个校园进行了消杀。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沈小毓表示:“实训课要动手操作。我们对实训室要求非常高,环境布置要规范,工具要归类,工位要清扫。”

  杨浦职业技术学校设有汽车服务工程(中本贯通)、学前教育(中本贯通)、新能源汽车技术(中高职贯通)、汽车车身修复、中西面点等13个专业。其中,最热门的当属2022年与上海师范大学联合开设的中本贯通学前教育专业。这一模式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提前了三年,为专业化技能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保证。通过文化课考试+技能水平测试的转段考后,合格的学生将进入上师大学前教育学院开始4年的本科学习。

  “选择杨职校就是看中这个专业,综合考虑自己的特长优势,这是我最有把握实现梦想的机会。而且,在校期间我们还会实地到幼儿园参加培训,理论+实践,让专业技能更完备、更扎实。”朱铭告诉记者。

  杨职校22级学前教育中本班班主任潘盼表示:“如今,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开始接受从中职教育开始进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专业比较大的特色就是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比如,我们会不间断邀请学前教育领域的名师和名园长,以及上师大学前教育学院教师开展系列讲座,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从世界技能大赛第42届优胜奖到第43届银牌,再到第44届、第45届两届夺金,学校一次次实现上海职业教育“零”的突破。

  上学期,学校挂牌了上海市新型技师学院。“现在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倡导,是由单纯的学历教育转化成了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并重的一种模式。未来,我们会花更大力气用在专业内涵建设上,包括师资队伍的培养。”沈小毓说。

  今年,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将迎来30周年校庆。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是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站在新的起点,校方希望蓄力再出发。

  ■ 毛信慧   宋玥   王歆瑜   赵旭华 赵晨亮   王子亮   宇文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久别重逢 校园是否“万事俱备”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久别重逢 校园是否“万事俱备” 2023-02-14 2 2023年02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