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旦大学周末先修学堂扩容
让高中生“先享”大学资源 激发探求欲萌生科研兴趣

  据文汇报  “为什么三体人特别害怕地球人的高能粒子加速器,要利用‘智子’计划干扰我们?”“《流浪地球》中的太阳氦闪真的会发生吗?行星发动机能推动地球流浪吗?”……2月26日,面对着来自沪苏浙地区的78名高中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马余刚循循善诱,启迪学子们思考科幻作品中的科学问题。

  随着马余刚主讲的《核科学与技术前沿课堂》第一课开讲,第三期“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也于上周末正式开课。

  记者获悉,今年,复旦周末先修学堂再次扩容,首次向江苏、浙江高一学生开放,并在线上、线下新增多门课程。复旦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学期,沪上共有75所中学的1000名高一学生选课,而苏浙地区共有63所中学的405名高一学生通过校长推荐的方式修读。

  厚植科学兴趣,加强高中与大学的知识衔接

  太阳氦闪、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深层地下中微子实验(DUNE)……随着周末先修学堂开启,一连串“硬核”的科学名词在马余刚的课堂上“蹦”了出来。那么,才上高一的学生,能听得懂吗?

  “我们的讲课基本上是立足科普,尽量少讲高深理论,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马余刚告诉记者,课程中除了嵌入《三体》《流浪地球》等大热的科幻作品,以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团队还精心设计了多个前沿技术专题,包括科学家寻找“幽灵粒子”的故事、国家级超大型科学装置的奥秘、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的先进医疗应用等。

  此次上新的《核科学与技术前沿课堂》同时面向沪苏浙学生开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授课。今年,教学团队还为线上听课的苏浙两地学生专门建立了课程微信群,希望他们在线提出问题,加强与老师的互动。

  为满足高中生的旺盛学习需求,行至第三期的复旦大学周末先修课程继续“增质扩容”。一方面,课程辐射范围覆盖沪苏浙;另一方面,课程容量也从首期时的13门课程、第二期的15门课程,扩展到第三期共计21门课程,推出了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现代文学等领域的一批大学“金课”。据了解,复旦周末先修课程的难度、深度定位于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有利于增强中学与大学的知识衔接,致力于拓展高中生对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了解,并进一步提升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目标。

  配备“一卡通”,助学子深度体验大学文化

  “这次的课很抢手,在网上选课,几秒就被抢光了!”一位听课的“幸运儿”告诉记者,今年,修读复旦周末先修课程的学生不仅有机会深入了解大学专业,还能深度体验复旦大学的研究所、图书馆、食堂等,“先享”大学的资源,感受大学的氛围。

  按照《核科学与技术前沿课堂》课程设计,待讲到最后一课时,选课的学生们将受邀实地参观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暨现代物理研究所。对此,闵行中学高一学生冯歆然满怀期待:“我经常在B站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及很多科技工作者做的科普视频,能到实地去观察、感受科学家的工作环境,实在太棒了。”

  此外,复旦还开通了“周末学堂一卡通”,让选课学子可以充分享受学校的学术资源,从品尝大学食堂美食到观摩校园活动,以期让高中生们对大学的校园文化有更多维的体验。

  ■储舒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全球顶尖开源社区正“奔赴”上海
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开幕
今年为何会有闰二月?
复旦大学周末先修学堂扩容
杨浦时报资讯07复旦大学周末先修学堂扩容 2023-03-02 2 2023年03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