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新闻
京沪文化交流,文博与昆曲相遇
  据新华社 上海昆剧团全本55出《牡丹亭》3月8日至10日分上中下三本在北京中央歌剧院剧场演出。该剧力求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奇幻“爱情神话”,再现400多年前汤显祖对自我身份及生命意义的追寻。剧照由上海昆剧团提供

  据解放日报  3月13日,故宫博物院与上海昆剧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学术研究、剧目创作、文化传播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自2019年起,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数次深度互访,研讨两大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活化及创新。根据计划,双方将推出从清宫戏藏本中精选的“月令承应戏”,如经典名著之“三国”“水浒”“西游”系列,以及昆剧《金雀记》等。

  “月令承应戏”又称“节令承应戏”。清代自乾隆元年以来,凡遇元旦、立春、寒食、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节令都演出相应的戏曲,在清宫演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上海昆剧团将结合“传统·民俗”节庆品牌演出项目,对部分节令戏进行挖掘整理,在中秋、除夕、七夕等传统佳节陆续推出。

  在活化创新方面,上海昆剧团将结合故宫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戏曲音乐、服装、化妆、道具以及文化创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探索,特别是在昆曲音乐方面,将对故宫所藏的明清宫廷音乐开展学习恢复,丰富昆曲的音乐演奏,更让传统音乐重新焕发光彩。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故宫与昆曲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绚烂文化与不朽的人文精神,蕴含着人类文明伟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需要系统地梳理和深入地挖掘,更需要利用与传承,让戏本回归戏台、让文物焕发新生,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表示,上海始终坚持传承弘扬“最鲜亮”的红色基因、“最海派”的城市文脉、“最江南”的文化肌理,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次文博和昆曲两大“国宝”的相遇,将推动京沪文化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打造更多历史传承与时代潮流融合共生、国际风范与东方神韵相得益彰的生动图景。

  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上海昆剧团希望通过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建立起多元合作发展的模式,让故宫的戏曲文物“活起来”,使传统文化重新融入日常生活,让蕴含其中丰富的历史、艺术、时代等价值更加清晰立体地呈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诸葛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上海四重奏弦动40年
新人与新意相会,激发当代戏曲新鲜力
京沪文化交流,文博与昆曲相遇
杨浦时报文化05京沪文化交流,文博与昆曲相遇 2023-03-16 2 2023年03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