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汇报 1日是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落地首日,一批抗癌药、慢性病患者急需的创新药、“救命药”纳入新版目录。记者从上海多家三甲医院获悉,已有肿瘤患者、高血压患者等成为获益者,就医负担大幅减轻。
纳入医保,月均自付最多可省3万余元
“在瑞派替尼进医保前,一个月4万元左右的治疗费用对我们普通家庭而言,真的不容易。”朱先生的父亲61岁,去年8月开始服用瑞派替尼,这是一种治疗胃肠间质瘤的靶向药。
这名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成为新医保目录落地首日的获益者。纳入医保后,他所用的这款靶向药降价约60%,加上医保报销,每月治疗费用可节省3万余元,经济负担大幅降低。
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公布了新版医保目录,该目录新增111种新药,包括23种抗肿瘤药物。以瑞派替尼为例,此次纳入新版医保目录后,价格降幅约60%。由于各地报销政策不一,以上海为例,不同医保类型的患者还能报销50%—92%不等,也就是说,胃肠间质瘤患者每月最低仅需自付2000多元。
医保新药“易达比”全国首张处方在申城医院开出
1日,上海瑞金医院高血压科王继光教授开出了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实施后美阿沙坦钾片(易达比)全国首张处方。这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强效降压药,主要用于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降价幅度近70%,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慢性疾病,每年因高血压并发症导致的死亡数以万计,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不如人意,提高降压达标率是首要任务。”王继光教授表示,此次为患者开出这一处方,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希望通过合理药物干预,让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不仅仅是高血压这类常见病的新药、好药纳入医保,针对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抗癌新药洛拉替尼也被纳入了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ALK阳性基因突变的发病率不高,属于罕见驱动基因,但由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数庞大,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数近3万例。这类患者的平均年龄约52岁,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非常可惜。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胡洁教授表示,ALK阳性突变基因对靶向药物敏感,因此有“钻石突变”之称,洛拉替尼这类ALK抑制剂的出现,可以让患者的疾病进展得到有效控制。“随着我们对于这个靶点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前代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中所面临的脑转移以及获得性耐药等困境也得到了更有效解决。”
创新疗法,绝症有望逐步成为“慢性病”
让患者用得起药,就意味着更多患者可以坚持用药、规范治疗,不至于中途“掉队”。
“门诊中,遇到过一些肿瘤四线患者(一线、二线、三线治疗都耐药无效了),因长期治疗掏空了积蓄,怕拖累家庭而放弃治疗,看到这样的情形作为医生很心痛。诸如瑞派替尼这类抗癌新药纳入医保,能为四线患者带来生存新希望,减轻经济负担,坚持规范治疗。”仁济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汪明告诉记者,进入靶向药时代,接受规范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胃肠间质瘤有望逐步进入“慢性病”范畴,实现长期生存目标。
从国家到地方,加速让新药、好药来到患者床头。去年出台的《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到,加快创新药产品的入院使用。今年2月,上海多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召开药事会议,合理优化本院药品供应目录,做到“应配尽配”。目前,上海正通过多渠道保障医保谈判药品落地造福患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