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海洋大学何培民教授团队在沪种植盐地碱蓬
南汇东滩将现“红海洋”

  据文汇报 预计最快到今年下半年,就能在南汇东滩遇见一片“红海洋”。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何培民教授团队获悉,正通过推进上海滨海湿地碱蓬群落恢复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改造”盐碱地。这是上海地区首次人工种植盐地碱蓬。

  18日,在南汇东滩的一处海边,何培民教授团队的研究生李敏正在记录工人播撒和移栽盐地碱蓬等盐生植物的数据。指着面前的湿地,李敏说:“我们播撒盐地碱蓬种子,等到今年十月,就能在这里看到一片‘红海洋’。”

  盐地碱蓬也叫翅碱蓬,是苋科碱蓬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海滨、湖边、荒漠低处盐碱地上。这种植物发芽时呈嫩红淡绿,入秋后颜色愈发红艳,就能汇聚成红色的海洋。“吸盐于体内,盐地碱蓬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卫士’,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度,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能让盐碱地变‘健康’。”何培民介绍,在北方沿海地区,盐地碱蓬分布较广,已有科研人员在西北地区利用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此番在南汇东滩播种,尚属上海地区的首次。

  既然有如此好的功能,为何上海以前没实现人工种植盐地碱蓬?“以前对于改良盐碱地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很少有人进行专门研究。”何培民告诉记者,盐地碱蓬种群也比较脆弱,竞争能力差,需要一定的保护措施和生长空间。滨海湿地大工程比较多,该种群很容易被破坏,导致退化。

  何培民颇为自豪地说:“种植盐地碱蓬兼具生态价值、环境价值和观赏价值。我们选取的盐地碱蓬并非入侵生物。”前期,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上海市碱蓬生长分布调查,已在南汇(3处地点)、奉贤、小洋山港等滨海湿地发现碱蓬种群生长分布。为了深入调研盐地碱蓬的生物特性,团队开展了盐度和温度逆境耐性机制研究。

  该项目组已根据近年南汇东滩湿地本土典型盐沼植被实地调查和研究成果,筛选出海三棱藨草、芦苇、盐地碱蓬三种耐盐性比较强的植物作为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和景观生态物种。今后,在成功构建盐地碱蓬示范区的基础上,团队还将根据自然条件下盐地碱蓬的生长特性,通过开展室内控制试验,进一步揭示盐地碱蓬甜菜红素的变色机理,同时结合转录学、代谢组学及分子手段探究其变色机制,期待将更多生态红色海洋“连点成片”。■吴金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非高峰非干道为临时停车提供方便
家中发现白蚁可自行灭杀吗
集采落地显成效
南汇东滩将现“红海洋”
杨浦时报资讯06南汇东滩将现“红海洋” 2023-05-23 2 2023年05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