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张“家园巨变图”,民生风景独好

  编者按

  踏着漂亮的木地板,摸着复古的红漆门,“‘两万户’真是大变样了!”5月的一天,居春英和老邻居们自发组团,故地重游。长白228街坊摇身一变,已经成为集智慧型净菜超市、特色餐饮美食、文化艺术培训、休闲健身运动、长租公寓等多业态于一体的文化商业综合体。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入,小巷里弄实现“优雅转身”;鸟瞰,杨浦滨江变身“生活秀带”……这片土地,似乎正在“返老还童”。

  告别“拎马桶”,入住卫浴独立的电梯房,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杨浦始终以人为本、问计于民,在城市更新、为老服务等领域积极回应百姓诉求,绘就了民生温度日益攀升的“家园巨变图”。

  ■记者 汤顺佳

  那时的“新鲜滚烫”,成了如今“扑面而来的亲切”

  “从没想过,过去的小区成了现在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生活可以这么惬意。”居春英惊喜地说。只有在长白228街坊生活过的人,才懂得这里的“涅槃重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解决上海产业工人的住房困难,杨浦长白一村作为首批“两万户”诞生。小区每栋楼分上下两层,以一室户为主要房型,5户共享厨、卫、浴服务功能。

  “厂里福利分房,把我分到了这里。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一进去,哇!24平方米,这么大!”在居春英的记忆中,那时,长白一村是新鲜滚烫的“工人新村”。

  如今,经同济大学社区规划师参与,这里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奔赴新生。为承载居民们的“乡愁”,改建修旧如旧,以砖、木、玻璃三种材料,构建建筑物本体,同步保留原有的木门窗、五金把手等元素,简单、实用、质朴,让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居民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亲切。

  每天清晨,咖啡香四溢,中午,菜香蒸腾,而到了傍晚,人们或三三两两在草坪边散步,或共度亲子时光……这里成为杨浦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重要一环。

  然而,杨浦城市更新的步伐从未停下,今年,《杨浦区城市更新添亮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全面有序推进点亮新域、美好新居、品质新景、焕活新筑、迭代新产、再造新业“六新”行动;同时,杨浦计划再完成50万平方米“美丽家园”建设。

  家住铁岭路110弄的居民黄金妹笑着告诉记者,自家小区刚刚完成“美丽家园”改造,“以前一到雨天,顶楼人家天花板湿透、马路上积水,现在完全不用担心了!可以安安心心在家养老了。”

  买、游、玩“三合一”,“限定款景点”演绎“一期一会”的精彩

  “三步上篮,得分!”“加油!加油!”7月15日,马路中央变身运动场,篮球体验、街舞快闪等轮番上演,每周末及国定节假日,大学路就会成为“限定款景点”,向市民游客敞开怀抱。这样的创新尝试,发生在大学路并不令人意外。

  大学路“一手”连通创智天地园区,“一手”牵着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两侧遍布居民区,创客白领、教师学生、小区居民等群体集聚。餐饮、书店、进口手办店等星罗棋布,艺术展览、体育赛事等纷纷落地,商业与潮文化在此“千帆竞发”。从五角场彩蛋辐射开去,周边的五个商场与大学路已逐步成长为上海中心城区的消费“热岛”。

  激活城区发展动能,不止在“买买买”,“游”与“玩”的结合会带来更多可能性。近年来,杨浦进一步丰富文旅供给,开设文化场馆,开通文旅路线。微旅行、深度体验,走进杨浦滨江、国歌展示馆了解杨浦红色历史……居民们尽享家门口的诗意与美好。

  这样的优质服务不仅在家门口,还在“指尖”。杨浦文物数字管理平台“博览杨浦”也已上线,相当于人们在云端拥有了一本“杨浦漫游导览册”。

  服务出门即享,越来越多为老综合体具有“社区融合”属性

  周四下午,大桥街道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二楼,沪剧班正在练唱。领头的卢阿婆一身红衣,唇上涂着口红,神采奕奕。沪剧班是卢阿婆亲手创办的,每周在为老服务中心活动一次。看着这样的场景很难想象,眼前的这位老人曾坐在心理咨询室里,接受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专业医师的开导。

  大桥街道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面积1800平方米,每周一到周五,中心二楼的活动室面向各个活动团队的老人开放,二楼还设有适老化改造展示区和康复辅助器展示区。相比二楼,一楼的人气也毫不逊色,理发、推拿、法律服务、心理咨询……每项服务都贴近老人需求。

  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像一个“枢纽”,“集民生服务之大成”,向周边产生辐射效应。“大家都满意。他们说,这里有空调,冬暖夏凉。工作人员很热情,会主动给老人倒茶。以前学新曲子,都是我到处找地方打印曲谱,现在交给工作人员就行了。”卢阿婆开心地说。

  从吃饭、日托关怀、器械租赁到休闲娱乐,越来越多为老综合体具有“社区融合”属性,多元化功能集聚,推动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

  翻开杨浦区政府实事项目清单,为老服务类常年居于首位。当前,上海90%老年人主要依托居家养老,因此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项”。淋浴竹纤板、下水地漏、小板凳……杨浦每年开放适老化改造项目申请,工程人员上门测量评估、安装功能性产品,让老年人居家更方便、更放心,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回两万户看看”,成了居春英他们的“传统节目”;

  买、游、玩的结合,“限定款景点”不断演绎“一期一

  会”的精彩;出家门即享服务,社区综合为

  老服务中心“集民生服务之大成”……

  杨浦这张“家园巨变图”,亦是

  “民生实景图”,为不断实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不断“变换风景”。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这张“家园巨变图”,民生风景独好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这张“家园巨变图”,民生风景独好 2023-07-25 2 2023年07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