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促大学生就业 需“多向奔赴”

  上海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最新发布《关于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从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提出18条具体措施,多措并举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问题背后牵动的是无数年轻人和家长的心,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就是为社会和谐稳定铺垫了基石。

  今年春季以来,上海已开展各级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00余场,在毕业生就业的“窗口期”,全市正形成合力,千方百计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拓展政策性岗位、提供政策优惠、加强就业服务,综合施策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日前,杨浦区机关事业单位大学生暑期实习岗前培训举行了一场动员会。多所高校的学生走进机关事业单位,开始职场“初体验”。不仅如此,在全市范围内,各区级机关在年度公务员招录工作中也将积极吸纳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街镇以及政法机关基层单位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今年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规模也将继续扩大,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面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双箭头”,既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也需要企业提供合适的招聘渠道,实现人才与用人单位的精准匹配。

  拓宽就业渠道,首先要稳住企业这个“基本盘”。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主渠道。企业发展有活力,吸纳就业才更有动力。扩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对象扩展到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降税费,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可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等优惠;发贷款,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等达到一定比例的,可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今年以来,一份份减负稳岗政策“礼包”精准发力,提升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政策支持下,餐饮、旅游等一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加快恢复,就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拓宽就业渠道,要大力开发新职业这片蓝海。近年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衍生出许多新的就业增长点。人工智能训练师、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与2015版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净增158个新职业,并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这些新职业释放出大量就业新机遇,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造了广阔发展空间。据预测,仅智能制造领域,到2025年我国人才需求就将达900万人,缺口450万人。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其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并加快新职业规范培育和标准开发。这有利于广开就业门路,充分挖掘岗位潜力,拓宽高校毕业生求职视野,增强他们的择业、创业能力,形成更多人才红利。

  拓宽就业渠道,还要用好基层这个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为高校毕业生施展才干、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天地。近年来,人社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今年,有关部门继续稳定扩大“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招募规模,并按规定给予优惠政策;多地公务员招录也向基层、边远地区倾斜。这些政策将有效引导高校毕业生扎根一线、砥砺成才,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青春力量。

  日前,上海嘉定外冈镇举办了一场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对接会,多家高校与企业“结对”签署校企人才服务合作备忘录。这一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形式,可以更密切地开展供需对接,带动企业的技术研发和高校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也畅通人才输送,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外部动力。

  要彻底缓解大学生就业的“痛点”“堵点”,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全社会要注重大学生就业观的引导。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保持一颗平实之心,从个人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发展道路,与时俱进调整择业方向,积极主动探索就业机会,将追求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紧密结合,坚决拒绝“躺平”;高校也需要优化专业布局,明确培养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变化和重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学校要主动对接企业,成为毕业生与招聘单位之间的那座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重点领域、到新就业形态就业……

  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就业问题,既关系实现个人价值和家庭幸福,更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展望全年,随着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显效,各方压实责任、兜牢底线,广大毕业生积极主动、全力以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一定能取得新成效。

  或许此刻还有许多应届毕业生正经历着人生中一段难熬的焦灼期,就业过程或许充满艰辛曲折,但唯有脚踏实地,把握时代机遇,走好走稳当下的每一步,才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相信每一个历经努力的人,最终都能在上海这座四方英才逐梦的理想之城唱响青春之歌。

  (来源:新民晚报、人民日报、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水晶天”如画,“方寸留白”如诗
促大学生就业 需“多向奔赴”
杨浦时报评论05促大学生就业 需“多向奔赴” 2023-07-25 2 2023年07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