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汤顺佳 沈莹 罗佳 窦雨琪 陈涛 实习记者 陈露 文/摄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8月22日是农历七月初七,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七夕佳节。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承载着人们对神奇自然的探求,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书法家手写婚书,国乐中聆听雅韵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来自杨浦区文旅系统的一对新人,穿的是宋代婚服,颜色不似唐代婚服般艳丽……”8月22日下午,在杨浦滨江渔人码头,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杨浦区民政局、杨浦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联合主办了一场“送你一纸婚书”七夕专场活动暨“且听江潮乐”杨浦艺趣文化生活节秋·音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伊始,一场新人婚服秀吸引了全场视线。7对新人在典雅悠扬的乐声中,身着不同时代的婚服,携手出场,从秦代层层叠叠、红黑相间的“三重衣”,到唐代丰美缤纷、色泽明丽的“凤冠霞帔”,再到现代的新中式礼服,将中国古代的婚服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喜礼初成,良缘遂缔。”活动还特邀上海市书法家协会7位重量级的书法家为新人手写婚书,并现场赠予新人。精美的婚书上写满祝福,不仅见证了甜蜜的爱情,也将千百年间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传统美德传承于此。
杨浦艺趣文化生活节秋·音系列活动在现场启动。后续,在杨浦滨江渔人码头前广场,将以“且听江潮乐”为主题,开展为期2个月的音乐演出,每个周末和国庆假期的傍晚,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小型音乐会。
音乐会将融合当代流行乐的音乐元素和民乐等传统文化元素,通过人民网、文化云两大平台全程直播,人民网上海频道抖音号同步直播,让文化艺术主动走进百姓生活。
金婚伉俪送祝福,新风和美德相随
作为“我们的上海”2023城市风采季主题活动内容之一,8月18日至22日,上海市文明办指导、杨浦区文明办、五角场街道和美团共同主办“情满杨浦 爱在七夕”主题活动,展现新时代上海城市文明新风貌。
8月22日,该活动的七夕节主题宣传仪式在五角场广场拉开序幕,杨浦区文明家庭金婚伉俪王延松、周兴葵夫妇来到现场,为青年家庭送上寄语,分享了自己结婚五十余年来的家庭生活、夫妻相处之道。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年度上海市文明餐厅,包括上海1号茶餐厅、味千拉面(五角场万达店)、必胜客(控江路店、黄兴大润发店)等数十家餐厅上榜。美团还现场发布了杨浦区高人气约会餐厅榜,并向杨浦商户投放10万枚宣传创全和食品安全的食安封贴,组织1000名美团骑手携带具有创全标识的骑手餐箱,让骑手成为创全的践行者和流动的宣传员。
“我们的节日”正成为市民精神的家园,在8月19日至22日期间,五角场广场内布设了“穿越上海,先到的花最浪漫”步入式鲜花灯光装置,浓浓的国风布景,吸引市民拍照打卡。现场还设置了祈福许愿、投壶等互动游戏,发放鲜花及同心结、古风扇、书签等文创产品,让更多人沉浸体验这一传统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与二次元文化擦出活力火花
一群身着明艳汉服的卖花郎NPC,挑花担,现身B站各个办公楼层,一旦遇到穿汉服的朋友,就会上前赠送花枝……8月21日,以“哇七夕”为主题的B站员工游园乞巧会,在哔哩哔哩总部和尚浦汇同时开启。活动由哔哩哔哩行政服务部、共青团五角场街道工作委员会和哔哩哔哩团委联合举办,旨在传承和弘扬七夕传统文化,共同感受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创新与活力。
汉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很多人穿上了各具特色的汉服,穿梭在各个活动区域。青蛙的呱呱呱、长嘴壶倒茶水、捶丸竞技、投针验巧,诸多花式乞巧小游戏,契合年轻人的喜好。
中国民间传统手艺可谓多姿多彩。七巧灯,花团锦簇;面塑艺术,历史深厚;剪纸,家喻户晓,蕴涵了生动的文化历史信息。在本次手作现场,五角场街道团工委特别配送了面塑、七巧灯制作以及剪纸课程,邀请了该领域的三位非遗老师坐镇,分享面塑、剪纸及七巧灯的传统技艺。
非遗技艺蕴藏传统文化的故事脉络,在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之际,传统文化与二次元文化碰触出创新的火花。
历史风貌街区的超时空派对,拥有无限可能
篝火、露营、乐队表演、互动游戏……8月18日晚,228街坊的中央大草坪上,一场主题为“青春益友·超时空派对”的单身青年交友派对浪漫上演。
“我前不久刚入住创寓228,刚毕业,平时的工作生活两点一线比较单一,没有太多交友的机会。”住在创寓228的汪奇翰是浦发银行的一名客户经理,自从入住创寓228,他惊喜地发现这里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聚焦青年的精神需求,经常举办各类交友活动,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家”的归属感。
这场大型单身青年交友活动,正是杨浦团区委联合创寓228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区的一次崭新尝试。当天,来自不同行业的70多名单身青年,“跳”出两点一线的生活,破圈交友。
228街坊是上海现存的唯一成套的“两万户”历史风貌街区。在228街坊寻找金币宝藏、在老弄堂寻找儿时零食、与“寓”兔合影、穿针引线对着月亮祈福……打卡游戏让男女嘉宾们感受到七夕独有的“中国式”浪漫。
青年来到一座城、喜欢一座城、扎根一座城,归根到底是因为这里能够追逐梦想、拥有无限可能。杨浦持续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工作,积极搭建青年沟通交流、社会融入平台,用心用情服务适龄单身青年,提高青年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获得感,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作为杨浦“十五分钟生活圈”的样板,未来,228街坊将举办更多年轻人喜爱的活动。
七夕的婚登中心,“制扇至美”氛围拉满
七夕,大街小巷满是浪漫的气息。为给新人们再多添一份甜蜜,22日,杨浦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准备了一场“情暖七夕 制扇至美”主题活动,邀请新人们现场手制团扇。
上午9点,杨浦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的登记大厅里,刚领完结婚证的新人们围桌而坐,一边听手工老师讲解团扇的种类、制作方法和技巧,一边发挥想象力,亲手打造艺术品。喜庆的扇面、金光灿灿的配饰,为大喜之日增添一份特别的幸福。
陈女士和宁先生两年前相识,能在七夕这一天步入婚姻殿堂,他们激动不已。宁先生告诉记者:“我提前很久就上‘随申办’预约了,节日当天特别火爆,我点进去的时候,只剩最后一个时段的最后一个名额。我马上抢到手,感觉自己太幸运了!”
团扇制作完毕后,手工老师还会亲手将新人的作品包装好,并赠上新婚祝福。张像、王文秀夫妻俩打算在婚礼当天带上这支团扇,作为搭配秀禾服的装饰。“一进登记大厅就看到这个活动了,觉得团扇很漂亮,等婚礼当天接亲的时候用上。自己动手做的,有不一样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今年七夕这一天,杨浦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共有110对新人预约领证。“今天按照预约人数,我们准备了110份团扇制作材料,由大家自己去选择。希望通过这个活动,祝福新人。”手工老师张月华说,“他们可以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团扇放在家里珍藏,毕竟这是结婚第一天,作为夫妻一同完成的第一份作品。”
据悉,本次活动结合“携爱同行”之“文明创城”主题婚姻服务季,旨在为新人送去团圆美满的七夕祝福,同时鼓励大家传承弘扬优良家风,倡导文明家庭理念,助力杨浦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少年儿童体验传统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
8月22日,江浦路街道图书馆举办“何止七夕 但愿朝夕”主题活动,从星宿故事到折纸DIY,小读者们一起体验七夕乞巧节传统习俗,传承这份独属于东方的美好。
活动中,小读者们有的向大家讲述“牛郎”“织女”星宿以及拜魁星的故事;有的则从算盘的珠数开始,给大家分享一个拥有神秘美感的吉数“七”的故事;有的则是从星宿崇拜讲到祈福许愿,向大家介绍了七夕晒书、晒衣等习俗和东南亚诸国“七夕祭”等丰富多彩的节日特色。在“心灵手巧”折纸活动中,一对对小爱心、一串串千纸鹤、一封封装满“巧思”的书签,是孩子们独一无二的“乞巧”作品。
当天,江浦路街道妇联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举办了一场“音动心扉·乐伴成长”音乐沙龙活动,一次交响乐艺术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美妙相遇与融合,吸引了社区里40组亲子家庭参与。
小朋友身着汉服前来,一场“以诗会友”小游戏,便拉开了序幕。这是大桥街道儿童友好服务中心携手眉州路睦邻中心,举办的一场以国风为主题的“游园会”。
提到“国风”,就不得不想到国画。记者看到,现场参与国画体验的热度最高。在国画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手持毛笔、蘸取墨汁,尽情发挥着自己的创意和灵感。
“竹编属于中国传统工艺和非遗文化,在我们国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辛勤劳作的结晶。”如何让非遗文化走入孩子们的心中,当天的竹编制品制作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用一根根细竹条编织成一艘艘可爱有趣的小船。在一旁观看的家长刘先生十分感慨,相信孩子在体验竹编的手工技艺过程中,可以感悟到中国古人的智慧。
据介绍,未来大桥街道儿童友好服务中心将秉持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充分利用好节日资源,通过诗歌、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互动形式,让青少年儿童在游戏中汲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