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真正的文化自信植根深处

  ■朱珉迕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刚刚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并作出如是评价。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悟“自信”二字,尤为重要。这一思想的一条重要内容,就是在曾经人们熟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加上了“文化自信”,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明确论断。总书记曾经解释: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也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们读到了“自信自强”,读到了“自信自立”——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无论是攀登高峰、向前奔跑,还是应对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这都是最为基本也最为关键的一个状态。何以自信,何以自立,何以自强?很大程度上,仍要从文化中找答案。

  马克思曾说,在各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文化生产也将走向世界性。历史也已证明,除了武器和资本,国与国之间的角力、竞逐或影响,更靠文化的力量。这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凝聚力。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惊叹,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今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首要的就是连续性。而其之所以延续数千年而迄今生机勃勃,又与其他四大特性——突出的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密不可分。

  厚植文化自信,无疑要基于对上述特性的深刻理解。我们所拥有的是一个值得骄傲和自信的文明,也是需要在我们手中不断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文明。传承和发扬,靠的正是充分发挥其创新、统一、包容、和平的特性,靠“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靠“融为一体、牢固凝聚”,靠“多元并存、兼收并蓄”,靠“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

  党的十九大报告曾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道出文化自信的要义。今天我们反复强调“守正创新”,其精髓也可以归到这三个“来”——把牢文化的根脉,眺望前行的方向,并且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在开放的状态中发展自身、壮大自身,这就是真正的自信所在。

  以之为标尺,我们自可校准日常的言行、取舍,校准在是是非非面前的判断和选择。我们自会知道,贪大崇洋不是自信,盲目排外也不是自信;空谈空喊不是自信,固步自封也不是自信。我们自会懂得,传统应当珍视、创新永无止境、务实才有未来。

  (来源:解放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让真正的文化自信植根深处
元宇宙景观,串起“梦想珠链”
在街头,遇见流动的美好风景
杨浦时报文化05让真正的文化自信植根深处 2023-10-12 2 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