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成佳佳 文/摄
本报讯 作为五角场街道倾力打造的第一个睦邻街区,国定支路睦邻街区在近日正式成立了自我管理委员会。这个为解决问题成立的自治委员会能解决问题吗?目前又直面着哪些街区治理新问题?
聚焦街区日常管理和长效运营难题,“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人人议事厅基层民主实践活动,近日在国定支路睦邻街区的“人人讲堂”内举行。
没有行政执法权的志愿服务小队在疏导道路交通时,能够有效劝离违停车辆吗?自治委员会参与共治的机制能实际上跑通吗?当前的治理模式存在哪些亟待化解的堵点难点……活动现场,来自街道工委、自治委员会、周边小区、交通执法大队的众多话事人和人大代表、专家教授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国定支路位于五角场街道西北侧,长约500米,贯穿3个居民区,同时串联着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两所高校和大学路网红街区等,道路沿线还分布着菜市场、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医疗点等配套设施,是一条连接居民、白领和学生的重要纽带。
这条街坊道路在过去历经长期无序状态,随意停放的社会车辆占据出行空间,交通秩序混乱,损坏的道路得不到及时修缮;道路两侧的商铺门前环境差,随意停车、机非混行……治理好短短几百米的事实无主道路成为了周边群众共同的期盼。
2021年起,五角场街道将国定支路睦邻街区改造项目作为重点项目纳入工作范围,国定支路的道路治理问题也提上日程,相关问题也在创新方式、完善机制中逐渐得到了缓解。
国定支路睦邻街区由“财大、国定一、五一”三个居民区打造构成,再加上关联的创智坊社区,国定支路又是一条社区内部道路,日常管理和运营,目前都要依赖街道的投入,但这个投入不可能长期持续。为此,一支由政府、企业、基层组织和区域单位等多元主体组成的国定支路自我管理委员会应运而生,并搭建组织架构、制定议事规则,参与街区后续治理,确保日常有序运行。
随着新功能、新空间的出现,新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只有推动全过程的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激发“人人来议事”才能“与时俱进”面对、协商、处理新情况新问题。
在国定支路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建在街区治理“主阵地”的人大代表“家站点”充分发挥倾听民声、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平台载体作用,让民生之“供”与民心之“需”更加精准匹配。
以国定支路睦邻街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周边财大、国定一、五一等居民区人大代表联系点形成的“一站三点”为依托,人大代表们通过选民接待日、集中联系社区、视察调研甚至街区摆摊等多种形式参与街区治理,倾听群众意见,先后形成高质量的意见建议19条,助推了人人讲堂、人人会客厅、宝宝屋等项目加快落地见效。
站在现在的国定支路,烟火书香交织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这条街坊小道如今不仅满足着周边居民的日常出行功能,还逐渐成为了承载“人人讲堂”“人人会客厅”“人人食堂”等多个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睦邻社区友好新空间。不管是国定支路睦邻街区的迎“新”发展,还是其他社区治理,不断地“焕新”,随之而来的还有新的情况和新老交织的问题。
此次活动是2023“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人人议事厅的第二场。聚焦正在进行的实事项目推进、社区待破解民生热点具体事项,活动也将持续搭建“人人来议事”的平台,邀请与话题有切身相关的社区居民、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以及与话题有关的委办局、街道干部开启现场议事,以推动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形成“解决一类问题、总结一条经验、形成一套制度”的基层民主新机制,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提升杨浦人民城市建设底色、亮色和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