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暖一方,福暖四季,做人民城市更高品质更走心的民生事业

  杨浦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佳

  民政工作是关乎民心的事业,面向“全龄人口”,覆盖“全生命周期”。从婚姻登记到儿童福利,从社会救助到社区治理,从养老服务到殡葬服务,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皆为民生。区民政局主动把民政工作放在杨浦“三篇大文章”中谋划和推进,通过学习讨论、专家辅导、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跳出民政看民政、立足杨浦看全市,全力描绘可感可及的民生幸福图景,在服从服务大局中体现担当和作为。

  擦亮人民城市民生“温度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保障涵盖很广,民政保的是基本民生。区民政局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注重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

  着力在规范上下功夫,系牢救助“安全带”。

  做到指导培训与监督检查双向发力。区民政局梳理目标计划、培训需求、师资信息、课程目录等四张清单,制定杨浦区社会救助事项工作指引和操作规范,开展全区社会救助“岗位练兵”。深化“内部业务监督+第三方专业监督+社会公众监督”三位一体救助监督体系,确保政策落实、资金安全、对象精准、操作规范。

  做到从严监管与鼓励担当有机统统一。(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探索建立救助领域尽职免责和告知承诺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大要求。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激励基层救助干部担当作为。对于基层遇到的操作难点,明确处理方案、统一操作手势,给予政策支撑。

  努力在典范上见真章,打造民生服务“新标杆”。

  在救助帮扶方面培树模范。区民政局探索建立“金牌温暖顾问工作室”,成立杨浦区社会救助培训师团队,评选社区救助顾问“十佳优秀案例”。

  在民生服务方面打造典范。完成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新址建设,构建陪伴式、精细化服务新场景,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杨浦特色、文化气质的“沉浸式”婚登服务新地标。推进彰显人文关怀、民生福祉、城市温度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养护机构和区社会福利院儿童部建设。继续做好国家级“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综合化标准化试点”工作。

  积极在智能上拓思路,跑出数据引擎“加速度”。

  在社会救助领域,积极推动跨部门救助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适时推广五角场街道“温暖云”精准救助系统建设经验,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及时发现低收入人口的困难风险,分层分类提供救助帮扶。

  在儿童福利领域,建立定期滚动排查儿童情况工作制度,落实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免申即享”工作,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主动发现符合申请条件的对象,确保“应享尽享”。对在册儿童以区级定期排查和街道主动自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应退尽退”。

  在慈善公益领域,创新开展慈善超市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家门口的社区慈善资源高效配置平台。

  创新发展建设养老“幸福湾”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区民政局努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杨浦“幸福养老”事业从“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

  开展“暖‘杨’惠老”四大项目建设,回应好老年人“原居安养”期盼。“惠生活”,坚持“保基本+市场化”原则,开展助洁、助浴、助行等“十助”服务,增加各种养老服务“上门递送”,让老年人原居养老、安心养老。“惠助餐”,推动已建成社区长者食堂提升品质效能,新建食堂“做一个成一个”,成就“精品”,形成一批硬件有规模、服务有品质的助餐人文品牌。与美团等头部平台聚力合作,解决为老送餐“最后100米”问题。通过为老“一餐饭”,让杨浦老年人从“舌尖”暖到“心尖”,尽享“幸福‘食’刻”。“惠服务”,鼓励有资质有能力的养老机构输出专业力量,对社区家庭开展上门服务。“惠能力”,提升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社实体阵地作用,加强服务人员储备。强化专业培训和规范管理,提升服务队伍的综合能力。

  激活创新发展人才引擎,锻造养老队伍建设“六个维度”。区民政局与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进行战略合作,举办养老机构院长高级研修班。结合品牌养老机构资源,开展养老机构业务骨干能力提升班。依托区人才培育基地全覆盖进行护理员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全区护理员持证率达到78%,培育中级及以上护理员300人。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辐射作用,延伸设立社区工作站,为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搭建“送教上门”带教培训网络。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民政学校等专业院校合作,联合建立“人才订单班”机制,引入“源头活水”,持续吸引高素质、年轻化护理人才。条块结合,指导街道体系化开展社区关爱员、为老服务志愿者等队伍培训。

  扎实落实民心工程及实事项目,重点推动六类养老核心设施建设。

  全年计划新建300张养老床位,完成2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4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6家社区长者食堂、30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及400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基于辖区老年人口分布和实际需求,推动各街道构建“1+1+N——15分钟养老服务圈”,即在1公里半径范围内设立1家枢纽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处高品质社区长者食堂及若干个便捷可及的家门口服务站。

  将“杨浦户籍90周岁以上老人爱心奶全覆盖、百岁老人及高龄困难老年人适老化产品包安装、1万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认知障碍早期筛查”三项服务作为实事项目新增指标,为高龄、特殊、困难老人提供生活关爱、疾病预防、居家辅具支持等服务,传递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重振“一股劲”走稳“赶考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区民政局紧紧围绕重振杨浦“一股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意志行动,持续深化过硬队伍建设,坚定不移推动民政领域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第一位。牢固树立民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民政工作是重要政治工作的意识,切实把牢民政事业发展的正确航向。牢记“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作为首要责任,用心用情用爱为杨浦人民排忧解难,在点点滴滴上体现出民生温度,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

  以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落实为契机,认真写好主题教育的“后半篇文章”。继续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着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四下基层”见行见效。持续深化“一个支部一件实事”机制,把“以人民为中心”具化为养老服务、助餐保障、适老化改造等民心事。继续用好“一线工作法”“双千双结对”,在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中充分展现民政温暖底色。

  始终坚持涵养清风正气,不断增强干部队伍向心力。依托岗位培养、易岗锻炼、专业化能力提升等机制,持续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良好态势。深刻把握“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正确答案,为杨浦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坚强队伍保障。

  在奋力书写杨浦“三篇大文章”的新征程上,杨浦民政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各项任务,用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破解重点、热点、堵点、难点问题,坚定不移把人民城市理念书写在杨浦大地上,把改革创新基因注入到“四高城区”建设实践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看滨江,感受生活秀带的过去未来
抓好开局起步,实现杨浦“奋力一跳”
图片新闻
温暖一方,福暖四季,做人民城市更高品质更走心的民生事业
推进医药医疗等12条细分产业链链长工作制
杨浦时报民生04温暖一方,福暖四季,做人民城市更高品质更走心的民生事业 2024-02-01 2 2024年02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