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幸阳 陈爱平 许晓青 杨轩 何雅君
5月感受“五五购物节”的“全球首发”购物乐趣,6月观摩上海国际电影节带来的世界银幕巨献……上海已经发布“相聚上海”活动指南(2024),臻选70项世界顶级文化、体育、旅游、商业、展览等活动,向全球发出诚挚邀约:来此地感受新时代的中国机遇、蓬勃律动的上海魅力!
2024年,上海持续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150项任务措施,全方位提升企业感受度,激发市场活力。丰富的文体旅商展活动,诠释着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中国人眼中的上海、上海人眼中的原乡。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营商环境和城乡生态不断优化,令这座“海纳百川”之城处处是景、时时宜游、人人共享。
杨浦滨江,如何创造自己的风口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中心城区,滨江无疑是宝贵的稀缺资源。在市一级的各项文件中,浦江两岸基本都被规划为CAZ(中央活动区),比CBD(中央商务区)的概念更进一层,也更复合、更兼容。
“工业风”“硬核浪漫”“小众宝藏”“景美人少”……这个春天,越来越多上海市民在小红书和微博上刷到了杨浦滨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作“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的杨浦滨江,可逛可坐可看可玩。
以前的杨树浦发电厂被改建成遗址公园,市民游客可以坐在“一尺花园”咖啡厅里,背靠高耸的发电厂烟囱,边喝咖啡边欣赏黄浦江畔矗立的一排巨型“灰仓”。那里原先是电厂粉煤灰储灰罐,现在也被改造成艺术中心。
大桥下的永安栈房旧址西楼,现在是世界技能博物馆。毛麻仓库、明华糖仓修缮后,先后承办了20多个艺术展览。滨江商业则主要布局在东西两翼,西侧有地标性的东方渔人码头,东侧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是奥特莱斯。近年来,通过城市更新,杨浦腾挪出的土地为产业导入提供了大量商办空间载体,美团、抖音、B站已在此布局。
怎么让杨浦滨江变得更“热”?人们还有更多期待。
作为稀缺的滨水资源,场馆利用大有潜力可挖。外滩、北外滩、世博前滩等主要建设高端商务载体,杨浦滨江则与徐汇滨江、苏河湾定位相近,目标是打造“世界级滨水区”。因此,杨浦滨江不缺顶层设计的支持,也不缺政策资源的倾斜。但对照更高的规划目标,期待和要求也会变得更高。
后发有后发的优势。对杨浦滨江来说,徐汇滨江和世界顶级城市的一些世界级滨水区提供了大量成功范本和经验,值得逐条对照参考。
比如杨浦的工业遗存保护修缮和利用,从保护修缮的角度看,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今年还被国家文物局授予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牌子。但从利用的角度看,似乎还有潜力可挖。场馆终究只是载体,要想出彩,引入的功能一来必须方向明确,不能散乱;二来能级要够高,够有吸引力。
杨浦滨江的载体主要以艺术文博为方向,真正激活市民游客的兴趣,要通过活动吸引流量。在社交网络上,徐汇滨江是公认的网红打卡地,杨浦滨江一般会被贴上“小众宝藏”“景美人少”等标签。
曾有过一段时间,杨浦滨江连续举办全球时尚品牌的首发活动,以及冰雪、路跑等国际赛事。在黄浦江畔滑雪,在船坞巨型塔吊下走秀,高级珠宝鉴赏会、豪华新车发布会……这些“王炸”活动为杨浦滨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但这种活动的频次需要提高。
归根结底,杨浦滨江还是要大量导入与市民有切身关系、人们真正感兴趣的功能、业态,才能实现高水平、全方位的真正腾飞。
杨浦滨江还有一个很好的参照对象——英国利物浦老城区。
同样是老工业区经历阵痛后转型,利物浦第一步将酒吧、画廊、创意产业融入公共空间,将建筑改造为餐厅、书店、唱片店、咖啡馆、旅馆等业态,打造吸引年轻人的“磁极”。再通过建设购物天堂步行街、强化文化氛围、积极承办活动,增强城市品牌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这一阶段的底层逻辑,就是吸引人、吸引流量、吸引投资。杨浦滨江必须加大决心导入资源,打造多个真正能吸引人的“磁极”。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利物浦接下来通过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的形式,先后更新建设利物浦科技园、利物浦生物创新中心、传感器城等,重点发展生命科学和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吸引了一批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杨浦同样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复旦、同济、上理工等都在区内,这为杨浦滨江长远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保障。此前就有专家建议杨浦在滨江建设高校新校区或科研机构,让高校的资源外溢赋能滨江发展。
笔者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更新加速演进的当下,杨浦如果持续做好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在高校的支撑下,杨浦滨江就能赶上风口甚至自己创造风口。
根据规划,到2026年,杨浦滨江南段将有270万平方米商办体量投入使用,集聚27万创新创业人才。
奔跑的城市会客厅,激活“赛事+文旅”的新业态
以赛为媒,以赛阅城,近日,嘉年华与半程马拉松融合的共青森林公园,成了奔跑的城市会客厅。
在清晨的公园中跑步,仿佛人在画中游。比赛还未结束,第二轮运动狂欢已经开启。补充运动饮料,学习急救技巧,嘉年华成了跑者热身、放松的运动盛宴。舞龙展臂力,投壶练眼神,非遗也能和体育息息相关。
户外越野只能远离都市?2024易跑·森林越野半程马拉松打破了人们心目中的“惯例”。这是上海中心城区唯一的轻越野赛事。穿越密林、花海、山地,脚下是茵茵绿草,身旁是潺潺溪流,跑者感叹,原来在城市中心,也能享受到久违的野趣。
长三角的跑者在交流,产业也在交流。杨浦有众多新质生产力企业,比赛把企业里的优秀跑者聚集到一起。潮流运动、小众体育商品在摊位上出圈亮相,知飞航空用无人机足球证明,新兴运动形式日渐多元。
跑半马,逛杨浦。上半场是马拉松,下半场是Citywalk。人文爱好者,推荐复旦、同济、上体大,建筑精美的杨浦区图书馆和江湾体育场也不容错过。探寻烟火气,到五角场、抖音广场、悠方购物中心、大学路。沿着杨浦滨江感受自然与时尚的交错,万竹园、笔墨宫坊、复兴岛、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等你来。杨浦文旅三条路线,总有一款适合你。
杨浦吸引游客,体育拉动消费。1665家体育产业单位,总规模275.40 亿元;27家500强体育企业,营业收入全市排名第三。这份产业成绩单,证明了杨浦体育经济的“内生性动能”。从马拉松出发,杨浦正在构建消费新场景,激活“赛事+文旅”的新经济新业态。
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4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2个工信部智能体育典型案例、6个上海市体育产业示范单位、8个上海市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杨浦要做全市体育产业的No.1。
“十四五”后半段,杨浦将新(改)建都市运动中心3个、市民健身步道10条、市民运动球场10个、社区足球场6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200个,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8个、市民健身驿站8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12个。
打造文体商旅融合的城市名片,杨浦有计划。如此,也是人民城市理念在体育领域的具象表达。
把“流量”转化为“留量”,“上海魅力”蓬勃律动
日前,乘坐邮轮来上海旅游的德国游客迈克尔·斯卡巴斯忍不住感慨:“这里的变化太大了。整座城市外表整洁、建筑美观,又保持着传统文化,很有魅力。”
5月感受“五五购物节”的“全球首发”购物乐趣,6月观摩上海国际电影节带来的世界银幕巨献……上海已经发布“相聚上海”活动指南(2024),臻选70项世界顶级文化、体育、旅游、商业、展览等活动,向全球发出诚挚邀约:来此地感受新时代的中国机遇、蓬勃律动的上海魅力!
入春以来,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游客如织,“网红”打卡地武康路安福路街区周末最高峰单日客流超4万人。重庆游客罗英一边喝着冰咖啡一边漫步,沿路历史建筑里增设了文化展览,悬铃木长出新叶,郁金香等花卉盛开,“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上海拥有159座博物馆和100家美术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要素业态发展成熟,“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等展览,“上海夏季音乐节”等演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旅游节等活动,让人们沉浸在“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公园可休憩、城市有温度”的风景中。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介绍,今年7月,古埃及文物出境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将来到上海,展出787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文物等待观众一睹真容,超过95%的文物是首次来到亚洲。
今年,上海计划举办全国级以上重大体育赛事175项,上海正努力将体育赛事“流量”更好转化为文旅消费“留量”。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陆檩说,计划5月开赛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赛场附近设置了“五大圈”体验区,文化展览、教练现场指导、参赛选手互动、“打卡”留念、音乐演出等活动同期同地举行;2024F1中国大奖赛同时配套举办音乐嘉年华和汽车文化节……高水平的国际赛事让人们“结缘一场赛,爱上这座城”。
新型消费繁荣发展的动力,来自市民游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樱花节、桃花节、菜花节、花朝节等“百花齐放”,“家门口”的美景令本地居民目不暇接,也让国际旅行者流连忘返。新型消费带动商旅文客流几何级增长,溢出效应让商家喜上眉梢。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刘敏介绍:“‘五五购物节’,开展1000余项特色活动,推出上海夜生活节、上海环球美食节、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等15大标杆活动IP,让国内外旅客来沪体验友好、便利的消费环境。”
2023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新型消费不断壮大,成为当前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
以“首发经济”为例,这种业态已成为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3月,上海新设各类首店450家,同比增长55%,高能级首店占比达到10.9%。首发上海全球推介”等活动,更是云集不少品牌全球首发新品。
专家认为,沪上新型消费呈现以下亮点: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文体旅商展加速融合,活动嵌入商圈引领服务消费新热点;数字化应用进一步深化,拓展新型消费发展空间;消费国际化、品牌化趋势明显,“首发首店”引领消费新热潮。
纵观全年,上海开展“五五购物节”“迎春消费季”“暑期消费季”“金秋购物旅游季”“拥抱进博首发季”“网络购物狂欢季”“跨年迎新购物季”等“一节六季”促消费活动,打造亮点不断、热度不减的城市体验嘉年华。
丰富的文体旅商展活动,诠释着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中国人眼中的上海、上海人眼中的原乡,展示国际大都会吸引人们近悦远来的魅力。
如今,上海已形成5个千万级的客流量入口,包括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环人民广场—南京路演艺时尚文旅消费带、临港新片区环滴水湖文旅消费圈以及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等,这些区域在2023年共计拉动消费1098亿元。
第三届上海旅游投资促进大会上,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上海大歌剧院、上海耀雪冰雪世界、西岸梦中心等沪上一批重大投资项目集中披露最新进展。从项目启动到建设,一个个新地标的崛起见证着世界对上海投下“信心票”。
乐高乐园亚洲项目总监爱德华·德威尔说:“上海拥有一流的营商环境、蓬勃的文旅产业、强大的消费动能。项目建设期各项关键目标陆续达成,让我们看到了中外合作共赢的决心。”
目前,上海已出台实施促消费“15条”、投资促进“24条”、稳外贸“21条”、吸引外资“20条”等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信心。新的一年里,上海持续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150项任务措施,全方位提升企业感受度,激发市场活力。
“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皇家加勒比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洲区主席刘淄楠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营商环境和城乡生态不断优化,令这座“海纳百川”之城处处是景、时时宜游、人人共享。
(来源:解放日报、新华社、新闻晨报)
本版图片部分为资料图,部分由相关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