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启一场水产养殖city walk

  ■记者 陈涛 文/摄

  本报讯 “我手里拿的这条长长的鱼标本,名字叫鳗鱼,同学们知道鳗鱼是生活在长江里的,还是生活在大海里的?”在长白二村小学分校的科普活动课上,来自上海水产研究所的安传光博士,拿着精心制作的鱼类标本,逐一向同学们介绍名字、种类及保护级别。

  近日,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联合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在长白二村小学分校和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本部,举办了一场“保护长江、启航梦想”科普活动,一场有关水产养殖的city walk拉开序幕。

  “鳗鱼是一种洄游鱼类,平时生活在长江、珠江等大型淡水江河之中,准备产卵养育后代时,就会从淡水江河中,游到大海中进行产卵孵化后代,而孵化出来的鳗鱼幼苗,又会洄游到淡水江河。”安博士讲解道。

  作为长江里的保护鱼类,河鳗人工育苗的难度非常大。安传光表示,目前仍未能完全掌握鳗鱼幼苗的开口饵料,其次鳗鱼幼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温度、盐度也无法精准掌握,所以河鳗鱼靠自然繁殖和生长。

  “以前只听说过鳗鱼,还不知道它的生命如此坎坷。”听了博士的讲解,长白二村小学分校四年级学生高梓豫感慨道,洄游中,有很多不知道的危险,能幸存下来真不容易,“我们要爱护长江环境,爱护大海环境。”

  除了保护长江里的鱼类,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邱楚雯以“长江大保护”为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科普课,让同学们了解长江流域、长江文化、长江里的特种渔业资源、长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及举措等。

  课堂上欣赏鱼类标本,在水产养殖实验室,同学们又会发现什么呢?

  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鱼类育种实验室、水质检测实验室、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水产病害防治实验室,同学们可以看到日常食用的鱼类品种是如何被选育出来的,水产养殖的水质是如何检测的,研究所是如何依靠科技保障居民日常食用水产品质量安全的。

  实验室展示的只是短短的一段过程,实际实验中,工程师们经历了各种失败的尝试,需要更换各种精密仪器,添加各种化学试剂,才能最终完成实验目标,为水产养殖提供精准养殖数据。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渔业科普志愿服务队队长朱燕告诉记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养殖水环境、水质、水生生物,把这个研究的过程,展示给小朋友看,希望能让他们从小就种下探究科学的种子。

  一场city walk,同学们既鉴赏了长江珍稀鱼类标本,也见证了水产养殖的科技助力,长白二村小学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旭雯表示,此次活动帮助小朋友认识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了解长江的濒危水生物种,根植长江大保护的理念,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的兴趣,增强保护长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发挥数字经济发展“乘数”效应
杨浦企业参展碳中和博览会
开启一场水产养殖city walk
“首展”接连落地五角场
三明绿色市集亮相合生汇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公开情况(杨浦区第16批-第17批)
杨浦时报民生04开启一场水产养殖city walk 2024-06-06 2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