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格里拉农特产品生活体验馆开业

  ■记者 宋玥   王子亮 文/摄

  本报讯 “黑如漆、光如玉”的非遗文创手工艺品黑陶茶壶、特色菜“藏梨膏鹅肝”、“混搭”酥油拿铁、浓郁的青稞酒……“哈达”香格里拉农特产品生活体验馆,日前在杨浦邻里三号湾广场正式开业,占地约400平方米,销售的产品品类含农特食品25种、特色酒水13种、工艺品类20种。

  “我们的生活馆取名为‘哈达’,寓意杨浦和香格里拉两地一家亲,互为兄长,互相礼敬。同时,也希望生活馆能像一条哈达一样,既体现上海人民对香格里拉的厚爱,也饱含香格里拉人民对上海人民的感激。”香格里拉农特产品生活体验馆负责人扎西曲楚如是说。

  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展销区、创意无限的饮品体验区、神秘精致的文创展示区、产地食材直达的特色餐饮区……扎西曲楚拿起展柜上的一把黑陶茶壶,向记者展示,“店内的黑陶手工艺品均出自香格里拉的藏族黑陶烧制技艺传承人,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黑陶,让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黑陶工艺在香格里拉等地广为流传和应用,成品有“黑如漆、光如玉”的美誉,是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加工、长在云南”,生活馆给杨浦市民打开了直通香格里拉餐桌的“任意门”。扎西曲楚特别推荐了店里的特色菜“藏梨膏鹅肝”,来自法国厨师的料理配方,融入香格里拉的特色配料,成就了这独一味的“舌尖上的香格里拉”。

  酸甜的藏梨膏,是来自高原的独特馈赠,厨师用它取代了传统的山楂鹅肝,创造出更有层次的饱满口感——初入口带一点酸,回味清甜。这道菜里还添加了来自香格里拉的藏云谷冰酒,香格里拉维西是世界上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冰酒产区,也是世界第二大冰酒产区,这里的冰酒清澈明亮。

  酥油拿铁,是生活馆饮品区的特色主打。来自高原的醇香酥油,搭配精选的手磨咖啡,盛放于特色藏族茶碗内。这一口“混搭”,开启了嗅觉与味觉的非凡体验,是来自香格里拉的“限定”。

  “每次分别,妈妈总会在我包里放上从小吃到大的酥油。这份家乡的熟悉味道,一直陪伴着我来到上海。”咖啡师松金卓玛从香格里拉来到上海,并在杨浦考取了咖啡师证,“我想和更多人分享妈妈做的酥油。”

  从店员到厨师,香格里拉农特产品生活体验馆的十多位员工,都是来自当地的“扎西”和“卓玛”。明媚笑容,一声声“扎西德勒”传递温暖祝福。“能来到这里,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21岁的傈僳族姑娘蜂二英说,通过公益行动“轻风计划”,她得以与“哈达”结缘,走进了上海,成为了店里的工作人员。

  据悉,由“哈达”馆运营的“轻风计划”,每年都会在暑假期间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到目标营地进行志愿服务,以大学生深入基层的形式,在当地开展学习教育、沟通陪伴、技能培育等丰富活动,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累计帮扶超过2000名少数民族孩子。

  近年来,杨浦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持续发挥上海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优势,帮助香格里拉产品找到销路、企业打开市场、群众获得收益。此次开业的香格里拉农特产品生活体验馆,丰富了广大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饭桌子”,有效促进了对口地区农特产品产业发展、人民增收,也让更多杨浦居民群众了解香格里拉、走进香格里拉、爱上香格里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题
香格里拉农特产品生活体验馆开业
“区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成立
杨浦区召开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
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推动经贸文化交流
扎实谋划和推进好新一轮沪滇对口协作工作
杨浦时报民生04香格里拉农特产品生活体验馆开业 2024-07-04 2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