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环桥下空间,悄悄变美变亮

  本报讯 人民城市新实践,在杨浦生活秀带这条珠链上,生态、绿意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符号。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按照市、区城市更新工程以及桥下空间提升整体部署和要求,配合区建管委架空线入地及合杆工程,杨浦区绿化市容局积极推进内环(密云路-四平路、长岭路-杨树浦路)桥下空间品质提升项目,进一步激活桥下公共空间活力。

  内环高架杨浦段桥下空间不同于常规的桥下绿地空间,是一个典型的带状交通性空间,绿地主要为中央分隔带与机非隔离带,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杨浦区绿化市容局市容管理部门带领项目团队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创新提出以公园城市建设来指导街区更新的规划设计理念,打造微公园、口袋公园及公园绿地等共10处。其中,2处桥下微公园于近日建设完成。

  延吉路南过街人行渡口:桥下微公园

  延吉路南过街人行渡口,位于城市主干道的桥下中央隔离带,在两处斑马线之间,靠近延吉西路和黄兴路交叉口。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这里形成了一个长80米、宽6米的桥下微公园,设计了人行步道、休息座椅,更在桥墩上喷涂彩绘,形成了步行友好、连通性强的公共空间,兼具观赏性和功能性。现场,有不少路过的行人选择在座椅上进行短暂休息。市民王先生说:“这里很方便,刚造好不久,有时候下雨这里还可以躲一下,而且比上街沿那里风凉多了,歇一会很好,看看风景,生活还是很幸福的。”

  据设计单位介绍,为了适应桥下空间光照条件,打造特色阴生种植园。施工作业通过地被层、修剪球类和小灌木三层种植结构,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并挑选适合低光照条件的植物,佛甲草、麦冬、茶梅、南天竹等,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形成一处昆虫和其他小动物的小型生态系统。另外,两侧的LED灯隔离栏,可为阴生植物提供必要的补光,成为一处阴生植物的科普点。市民张先生表示:“马路上面有方便的人行通道,给了大家安全感,设计也很实用,美观也考虑到了,希望这个现状能够保持,也需要大家的共同爱护。”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九潭路公交HUB:一条充满活力的“U型桥荫体验带”

  沿着黄兴路一路向南,九潭路公交HUB改造点位于黄兴路长阳路公交站台附近。

  一条充满活力的“U型桥荫体验带”,将道路两侧的交通站台与九潭路口的斑马线巧妙串联,形成一个长度约165米、宽度7至10米的步行友好空间——一处景观与交通站台结合的公交枢纽。让人欣喜的是,这里采用了交通标识、交通站台信息及交通符号上墙的方式,不仅美化城市景观、强化空间属性,而且使得交通信息更加直观,易于识别。市民章阿姨告诉记者:“这里现在很漂亮,让人心情愉悦,给人很清凉的感觉,阳光也没那么刺眼了。特别是这些标识,我们不戴眼镜,老花眼也能看清楚了,一目了然。”

  打造公园城市,探索创新治理模式,让城市更新和人们生活有机链接。桥下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里拥有特殊属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杨浦将逐步完成多处桥下空间的改造与景观提升,让城市新动能不断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记者 王歆瑜 文/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内环桥下空间,悄悄变美变亮
报头
强化联动 共同打造区区联动标杆典范
积极承接创新溢出效应 促进成果就近转化应用
杨浦创新举措打造“营商环境最暖城区”
杨浦时报一版要闻01内环桥下空间,悄悄变美变亮 2024-07-11 2 2024年07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