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被热浪击倒,防暑要趁早

  据文汇报 高温橙色预警高挂,申城医院也切换至“战高温”模式。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部分医院急诊已迎来一波就诊小高峰,预计这波高温持续一段时间后,相关就诊者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医生提醒,市民不仅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还要警惕“高温病”发病的滞后性。特别是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婴幼儿、老年人等脆弱人群,要懂得“保身价”,尽量减少外出,不要被热浪“击倒”。

  无论在户外还是室内,都应警惕中暑

  在嘉定区安亭医院重症监护室里,66岁的林老伯经过治疗已恢复意识,生命体征也恢复正常。而他刚被送进医院时,情况十分糟糕。“我们接到120来电,老人被发现晕倒在路边,体温高达41.7℃,如此高温下每耽误一分钟,对脏器的损害就增加一分。”据安亭医院急诊住院部医生李鸣透露,连日来已有十多位中暑患者来院治疗。

  在上海市浦东医院,急救重症科一天之内陆续抢救了四名热射病患者,年龄40岁至70岁不等,均为长时间在室外高温下工作后倒地。“救护车送达抢救室时,患者昏迷四肢抽搐,全身无汗,测体温高于42℃,病情十分凶险。”上海市浦东医院急救重症科主任王志华介绍,经团队积极治疗,目前四名患者均已恢复意识,体温正常,未出现重要脏器受损。

  炎炎夏日,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儿童、孕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上海市疾控中心发出提醒:对于早期识别和处理中暑,可抓住几个关键词,分别是高温环境、热平衡、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出现中暑情况后,先让中暑人员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将其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对于身体热平衡受到的影响,要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用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可让中暑者适量饮入饮用水,盐水最佳,由此来缓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市疾控中心提醒,若以上措施做完,中暑症状仍未缓解或机体出现异常,应尽快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中暑并非仅在户外高温环境下发生,近年来室内中暑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因此,无论在户外还是室内,都应保持警惕,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

  很多病例发生在热浪后期,医院预留绿色通道

  正如俗语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

  “要特别提醒的是,很多病例发生在热浪后期,因为长时间的高温天气,让人体内的热蓄积得不到释放。有些人到了后期实在扛不住,就容易发生中暑甚至是死亡。”医生提醒,高温来袭,防暑要趁早,掌握技巧也很关键。

  比如,炎炎夏日出行,要关注天气情况,注意高温预警;每天中午12点至下午3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应加强防暑,警惕急性高温中暑;早晚保持环境通风,可借助自然风、电扇、空调等增强空气流动以降温;夏季饮水量应为平时的1.5倍,大量出汗后应选择电解质溶液补水,避免饮用酒、咖啡及高糖饮料。

  此外,老年人、婴幼儿是中暑的高风险人群,需予以特殊关注。家长应注意查看婴儿体温,不要将婴幼儿独自留在密闭的汽车内。此外,肥胖者皮下脂肪较厚,相对不容易散热;腹泻者容易发生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者的心肺功能可能有所下降,排汗减少。这些人群更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应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医生提醒市民:千万不要轻视中暑,因为中暑病情可轻可重,轻症中暑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发展成重症中暑,尤其是热射病,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

  记者同时从多家医院获悉,急诊等科室已提前做好准备,在储备好冰毯、冰盐水助患者快速降温的同时,还预留出绿色通道,一旦有热射病患者入院,即刻收治进ICU,争取以最快速度将核心体温降至38.5℃以下,防止多脏器损伤。■李晨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源头创新:给偏瘫肢体“换大脑”
图片新闻
沪补保弥补低额赔付空缺
莫被热浪击倒,防暑要趁早
首款光子CT在瑞金医院启用
杨浦时报健康06莫被热浪击倒,防暑要趁早 2024-07-11 2 2024年07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