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动自行车如何实现更安全治理?
基层声音生动分享社区治理故事,《杨浦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工作指南》发布

  ■记者 沈莹

  本报讯 由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社会工作部主办,延吉新村街道承办,大桥、控江、长白、殷行、长海等街道协办,10月23日上午,杨浦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分享活动在延吉新村街道举行。由杨浦区委社会工作部和延吉新村街道共同编撰的《杨浦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工作指南》,首次发布。

  该指南在系统总结区内各街道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加强制度保障和组织协调、进行宣传教育和阶梯劝导、推进技防物防和充电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措施和引导机制、开展专项行动和安全演练等五个方面,归纳梳理了通用性的具体操作路径,为提升基层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效能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巧思巧解。

  活动中,6个街道的6名社区工作者分享了在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中的经验与感悟。“我们是一个2700户的老小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用心用情站在居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量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延吉新村街道内江新村居委会主任徐峥在会上分享了主题为“4难8解”的演讲,该居民区通过科学选址、发动志愿者指导老年人充电、与充电公司沟通获取前期优惠(如:充电送雨罩)、探索与保险公司合作等8项举措,达到电动自行车充电点位使用率、共享率双高。

  控江路街道双花居民区则利用错峰充电的方式,盘活为数不多的充电桩的使用效率,志愿者的热心关注、及时移车让错峰充电的模式变得井然有序。

  大桥街道月坊居民区利用价格杠杆引导,让长期在架空层停放充电的居民自发转移阵地。之后,在架空层增设更多居民喜爱的服务功能,将其转变为居民活动空间,从源头上铲除了返潮的土壤。

  殷行街道工农二村第一居民区分享了一桩迁移绿化带释放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空间的案例,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中的重要意义。

  长白新村街道内江大楼居住了多位特殊人士,上下楼不能离开电动轮椅,通过引入安全充电柜,及邻里互助的自治小组,既消除了安全隐患,更体现了人文关怀。

  长海路街道兰新居民区通过标志识别、准确定位未纳管车辆,利用奖励、奖状等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形成示范性样板楼,逐渐消灭“脱管”车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电动自行车如何实现更安全治理?
“微心愿”:小区添把椅子
区委常委会议军会议和“军事日”活动举行
抢抓低空经济新机遇 开辟数字经济新赛道
总结经验建机制 聚焦短板再攻坚
杨浦时报民生04电动自行车如何实现更安全治理? 2024-10-29 2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