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江一河”,如何与市民越来越亲近

  在杨浦大桥下听一场音乐会,再到世博文化公园沿江结伴骑行。去乍浦路桥旁喝杯咖啡欣赏对岸风光,再坐苏州河游船感受华东政法大学的百年建筑群。从普陀“半马苏河”沿岸的信息科技公司下了班,再赶去徐汇西岸“模速空间”和行业朋友聊聊大模型……

  这些年,黄浦江、苏州河的水岸,与上海市民越来越亲近。上海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贯通改造“一江一河”两岸,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好的滨水资源,也支撑起了城市核心功能的进一步提升。

  找到城市乡愁,也享受高品质生活

  最近,杨浦滨江又再添“新成员”——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建成开放,以数字化展陈展现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的经典案例与生动实践。此外,由市中心最大厂房改建而成的室内空间“市民中心”正在加紧建设,“秀带广场”也再度焕新升级,通过绿化提升,打造视野更为通透的观江空间。

  “建设公共空间,扩大与提质并行。”杨浦滨江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钱亮介绍,杨浦滨江15.5公里区域内,涵盖了大量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在“腾笼换鸟”的过程中,这些前人的智慧没有被当作“景观盆栽”,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如,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火柴盒型建筑”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经过退台叠层的设计,成为“城中花园”绿之丘。一旁,拥有百年历史的永安栈房旧址西楼,也变身世界技能博物馆。不远处,上海船厂旧址将建成古船博物馆。

  杨浦滨江坚持将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在公共空间的建设过程中,关注点越来越细,覆盖面越来越广。就拿绿之丘来说,特地在顶楼建造弧形观景连廊,成为可俯瞰浦江两岸美景的热门打卡地。这里还建成了“杨浦滨江妇儿之家”,自2021年开放以来,已入驻青少年情绪管理、科普启蒙、儿童参事会、沪语小剧场等项目,成了新晋遛娃宝地。而楼下步道上的触摸屏,则根据轮椅使用者的高度设计按键,可一键连线残联工作人员咨询各类问题。

  “人民城市理念是建设者最根本的出发点。”钱亮说,根据群众意见建议不断完善细节,让更多人在杨浦滨江找到城市乡愁,也享受现代高品质生活。

  最近,世界最大规模的综合性极限运动盛会“FISE极限运动世界巡回赛·上海站”在徐汇滨江举办,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60名运动员,在5天赛期中争夺六大国际顶级极限运动赛事的9项冠军席位。值得一提的是,大赛场地设置在徐汇西岸穹顶艺术中心、上海油罐艺术公园等工业遗存改造项目中,组成了面积超7万平方米的极限运动嘉年华区域。

  看着今日的热闹情形,很难想到,绵延11.4公里的徐汇滨江滨水岸线,曾经是一片几乎全封闭的工业地带。在20世纪,“一江一河”沿线各处大多密布着工厂和仓库。上海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在提升“一江一河”公共空间的同时,始终不忘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保护和活化工业遗存,将新中国工业“摇篮”的印迹再度焕新。

  比如在长宁、普陀两区交界的江苏北路桥,桥下空间今年元旦更新开放,通过“多巴胺”风格的色彩搭配,鲜活地保留下了上海啤酒厂、上海造币厂等曾经活跃在苏州河畔的建筑。

  在“一江一河”两岸,多数工业遗存已经找到了新的功能定位。老南市区的发电厂改造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后,在艺术界拥有了非凡的影响力,今年还与法国顶级时尚品牌香奈儿达成战略合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作“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的杨浦滨江,今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正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将绿之丘、明华糖仓、永安栈房等历史建筑群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艺融合社区。

  喜人的新变化,更多源于普通市民的建议和共同努力

  今年5月,“河滨源·屿光荟集”市集登陆“一江一河”交界处的北苏州路。市集现场,JUCE文创工坊、久事旅游、上海海鸥丽晶酒店等多个品牌及商户带来了包括文创、美食、文化娱乐等多维度的互动展示体验。

  北苏州路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市民游客在漫步时可以沿途打卡外白渡桥、邮政博物馆等众多城市地标,也让诸多潮人聚集于此。虹口区因而在此设立了“潮生活时尚区”的区域目标定位,营造浓厚的休闲消费氛围。

  “一江一河”岸线空间被由点及面地打开后,加持了更多文旅体商业态、自然生态元素和各式各样的活动,滨水空间品质持续提升。这些喜人的新变化,既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更多源于普通市民的建议和共同努力。

  “让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怡。”这是钱亮心中杨浦滨江的建设目标。

  钱亮说,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滨江建设的第一步在于“还江于民”,打通堵点推进滨江贯通,让人们能“走得进”。同时也包括隧道、地铁、游船码头、道路建设等水上、地面、地下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第二步则在于补齐配套,让人们能“留得下”。随着近年旧改力度加大,一大批旧房、旧厂拆迁,滨江区域人口减少,如何让需要人气支撑的商业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挑战。引入产业,成为滨江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招。如今,美团、哔哩哔哩、抖音等互联网“大厂”陆续进驻,不仅以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了工业空间的蝶变,也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好项目纷至沓来,形成良性循环。以近期在渔人码头开业的“荟品仓城市奥莱”为例,不仅丰富了区域业态,也以高人气带动了周边餐饮、娱乐、酒店等消费。

  风景宜人的杨浦滨江南段水岸,还建起了一座“科学家社区”。根据建设座谈会上科学家们的意见,社区设置了人才驿站、灵感花园、多功能厅、报告厅等个性化空间。“我刚看了一层楼的房型,就迫不及待想‘预订’。”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窦世学说。

  上海把最好的滨水资源留给了人民,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老人、残疾人、妇女、儿童,他们的需求被充分考量。半马苏河驿站·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一带,倡导“一米高度看城市、看世界、看未来”理念,正打造普陀区首个“半马苏河·儿童友好”特色实践点。苏州河恒丰路桥的加装电梯开通后,傍晚滨水赏景的人群中多了不少坐轮椅的老人、残疾人,形成“一江一河”沿岸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更复合兼容的功能,更强的吸引力

  走在前滩,很多人都觉得它很适合步行,楼与楼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与商业的连接、公共交通的连接,也都非常便利。此前,陆家嘴集团请来许多国际上高水平的事务所为前滩做规划,汲取全球的新兴商务区建设经验,坚持配套先行,强化以人为本的导向。

  “一江一河”沿岸的楼宇、园区,也在积极营造市民大众所乐见、所向往的公共空间,并且因此拥有了更复合兼容的功能,以及更强的吸引力。

  今年3月,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在徐汇滨江举办,“中国的Open AI会不会在这里诞生”的提问不绝于耳。去年9月,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在西岸揭牌,西岸大模型创新生态科创街区等六大各具特色的“科创街区”应运而生,吸引了百家大模型企业入驻。

  随着越来越多人在“一江一河”两岸腹地工作生活,关于空间品质的新期待开始更多地涌现。在上海的最新规划文件中,中心城区的浦江两岸、苏河沿线等核心区域,大多被规划为比CBD(中央商务区)更进一层的CAZ(中央活动区);“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由“建设”改为了“品质提升”。

  可以期待的是,“一江一河”的规划、建设、发展、治理将更包容多元,颗粒度更细,更贴近人民的需求。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级滨水区将越来越有显示度和吸引力。

  ■胡幸阳   舒抒   单颖文

  (来源:解放日报、文汇报,配图为资料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一江一河”,如何与市民越来越亲近
YOUNG剧场的观众
杨浦时报文化05“一江一河”,如何与市民越来越亲近 2024-11-21 2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