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城市,美好生生不息

  ■胡幸阳 沈思怡 舒抒 吴越 孙云 屠瑜 刘士安 巨云鹏 冯仕政

  杨浦滨江,钢筋铁骨的吊轨改造成了花车;徐汇滨江,旧厂房成了美术馆、绿地;苏州河畔华东政法大学校园里的优秀历史建筑群,对市民游客全部开放……“这里的人们,生活很有品质。”黄浦江边,一位外国朋友赞叹,上海留出最好的地段、提供最好的环境来服务市民生活。

  城市成为人民群众朝夕相处、营造美好生活最切近的场所和场景。城市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就要更加精准地锚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质量推进人民城市建设。

  金点子为民生加温,把“Impossible”变为“Possible”

  杨浦区凤南一村城市更新项目,是2023年上海最大体量的拆除重建项目,圆满实现“三个100%”——第一轮意愿征询同意率100%,第二轮征询签约率100%,自主搬迁率100%。

  在项目推进的背后,卫百辛集团副总经理孙薇谈到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Impossible。在项目开始前,孙薇和同事们感到这个项目想要取得成功,简直是不可能的,因为群众对新政策不了解,更新项目情况也很复杂。第二个关键词是Possible。怎么把Impossible,变成Possible?孙薇说:“必须让这个大写的‘I’立起来,强调主观能动性,发挥主人翁精神、鼓励人人参与,把大家动员起来,那么Impossible,就成了I’m possible,因为有我,所以可行!”

  通过150天的人民建议征集,“Impossible”最终成为“Possible”。

  孙薇认为,凤南一村项目除了给他们留下难忘回忆,也为日后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城市更新中“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只要调动起每个人的参与热情,让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作为上世纪50年代兴建的工人新村,长白新村228街坊是上海市首批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新的228街坊该是什么样?更新改造中,杨浦区将1300份调查问卷发放到居民手中。社区食堂、小剧场、健身中心、生鲜超市……群众呼声最高的项目,接连落地运营,这里一跃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样板街坊。

  好声音为城市赋能,金点子为民生加温。城市工作必须始终践行“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城市工作必须充分尊重民意、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扎实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现代城市的基本特征是人口的高度流动性、交往的高度即时性和生活的高度公共性,城市工作的重大挑战之一,是在一个主要由陌生人构成的环境中,怎样把人与人之间自发的“萍水相逢”般的联结变成自觉的“唇齿相依”般的团结。这就需要一个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力量。在当今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这个格局和能力把群众组织起来,实现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组织群众的最前线。要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基层党组织把党中央擘画的城市蓝图落到社会基层、落到生活日常、落到群众身边,做到可及、有感、管用。要主动、积极地吸纳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让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参与过程中培养兴趣、增强本领、贡献力量,切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准确把握群众需求的时代特征和变化。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其中有很多需求在过去并不是紧迫的问题,现在人民群众要求提高了,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工作水平也要相应提高。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会更大、结构会更复杂,对因此导致的群众需求的变化,一定要及时、科学地把握。

  时髦度与烟火气并存的独特调性,成为孕育Citywalk的关键

  杨浦区大学路,是年轻人的领地。

  大学路一头连接复旦、财大两所高校,另一头被B站、抖音、叠纸等互联网大厂环绕。700米的街区不长,塞满了年轻人钟爱的特色小店,边界感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外摆位一路铺开。

  2020年开业的上海首家animate,至今仍是全国二次元打卡之地。

  B站推出的原创纪录片《人生一串》的首家IP授权店,每到饭点必排长队。

  大学路还很愿意呵护老店。如今,越是年轻人,越是爱怀旧。

  小徐10年前和女友第一次约会的网红店“猫的天空之城”、一届届大学生都不曾错过的老音像店、迎来11周年店庆的酒馆homeless,都帮助大学路和年轻人建立情感链接,吸引年轻人反复光顾。

  大学路可能不是上海销售额最高的街区,但一定是上海氛围感最浓的街区之一。这种氛围,在促进商业消费之外,还促成了许多出乎意料的惊喜。

  在大学路Citywalk轻松友好的社交氛围下,很多“临场发挥”“临时起意”更容易产生。港中大一位获得过香农奖的教授来大学路寻觅合作伙伴,在一杯咖啡的时间里和朋友随便聊聊,就改变了主意,选择了成功率更高的新路线。

  “比起在办公室,我更愿意在楼下的咖啡馆外摆位坐坐聊聊。”科技“独角兽”企业声网创始人赵斌的想法,和大学路上多数人不谋而合。大学路也成为全市创新创业活力迸发最多的街区之一。

  许多人说,Citywalk是打开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时髦度与烟火气并存的独特调性,成为孕育Citywalk的关键。而在人与城市、社区与商户、居民与游客的不断交融中,多方利益达成动态但稳固的默契平衡,也让Citywalk在上海可以恒久地进行下去……

  漫步上海的一条条马路、一个个街区,就能具象感受到什么是“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陆家嘴层层叠起的高楼大厦、散落梧桐区的名人故居与市井里弄、青春活力与创新创业迸发的大学街区、稻花飘香的沪派乡村、生机盎然的公园绿地……在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能有共鸣、有回响。

  上海也不会让漫步其中的人只做过客。小到弄堂里、大到陆家嘴,近到家门口、远到淀山湖,这座城市的每一处如何规划、建设、发展、治理,背后都有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声音与参与。

  在上海,“为人民”和“人民建”真正做到有机融合。人民的喜怒哀乐、急难愁盼推动着城市发展,人人共治、共建、共享着这座美好生生不息的人民城市。

  生活在上海的每一天,都像是一场全新的Citywalk——你能发现惊喜,发现活力,发现希望,发现千滋百味。

  “老字号”进新赛道,如何与长者食堂“双向奔赴”?

  申城长者食堂的“才艺”比拼,已经“卷”出了新高度。日前,一批“老字号”餐饮企业加入为老助餐服务。在淮海西路复兴西路口的湖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复8邻里汇,新镇江运营的社区食堂把钢琴家孔祥东也吸引过来。周围社区的老人也把这里当成自家餐厅,刚刚试运营,客流已接近饱和。

  民以食为天。在社区食堂就能吃到老字号的招牌菜,而且老人还能享受折扣,这实在太乐惠了。难怪长者食堂开一家火一家,蓬勃发展的势头吸引了许多久负盛名的“老字号”转型这一新赛道。

  早在去年,“老字号”集中的黄浦区就已成立“老字号助餐联盟”,沈大成、小绍兴等都在其中。在徐汇区,康健街道的康乐汇社区食堂引入老正和、七宝汤团、富麦小笼等不同品牌开设档口,天平街道的新里137社区长者食堂也邀请乔家栅开出专柜,销售糕团等特色产品。在杨浦区,长海路街道市京睦邻社区长者食堂、江浦路街道打虎山路睦邻社区长者食堂等四家长者食堂,近期还推出沙县小吃专窗,将老字号发展与杨浦区、三明市沙县区对口合作行动计划推进融为一体。前不久,豫园集团旗下的上海老饭店、绿波廊、上海德兴馆、南翔馒头店、宁波汤团店、松鹤楼面馆等6家“老字号”的11家门店也携手加入黄浦区“第四批长者餐厅名单”,让为老助餐供给更为多元化。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老年人消费习惯的改变,老年人日益成为餐饮消费的重要群体。东方渔人码头经营者发现,老人聚餐在商场各家饭店里司空见惯。一方面,他们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另一方面,他们的退休收入不断提高,智能手机也用得越来越熟练,无论线上支付还是购买团购套餐都不在话下,让他们上饭店聚餐的意愿越来越强。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市民政局今年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上海市户籍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568.05万人,占总人口的37.4%。

  正是看到银发市场不断增长的潜力,越来越多“老字号”愿意进入长者餐厅这片蓝海。不过,新赛道并不是“保大洋”。“老字号”要想在竞争同样激烈的社区餐饮市场继续保持好口碑,既要保持口味和品质经久不衰,同时也要做出适老化的改良,例如口味要软糯清淡、提供餐食剪碎服务、价格要实惠,同时还要适应不同年龄段社会大众的需求,这是对老品牌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次考试。

  “老字号”需要焕新出发,老年人需要更高品质的助餐服务,这“二老”的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建设老年友好的人民城市的一件民生好事。“老字号”为食堂带来人气,食堂的红火也为“老字号”带来更多效益,从而形成“双向奔赴”。

  (来源: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人民日报)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效果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人民城市,美好生生不息
杨浦时报评论05人民城市,美好生生不息 2024-12-10 2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