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窦雨琪 文/摄
本报讯 2025乙巳蛇年是首个“非遗版”中国春节。过节期间,杨浦区文旅局精心设计了入境游体验路线,并向酒店外籍游客呈送杨浦文旅资源介绍、入境游咨询等服务;携手文化名家,烹饪充满中国年味的文化“大餐”,串联区域内文化地标、艺术空间、非遗景区等,带着外国友人“Discover Fun in Yangpu”,体验不一“YOUNG”的年味。
2月2日,数十位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体育大学等高校的留学生、境外游客和网络大V走进杨浦,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拾趣YOUNG浦”外国友人看杨浦文化体验活动。围绕武术、非遗等主题,外国友人在感受地道中国年的同时,体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位于上海体育大学内的“绿瓦大楼”曾是旧上海市政府所在地。这座极具中国古典风格的建筑,飞檐斗拱、琉璃绿瓦,历经百年风雨,修缮后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来到绿瓦大楼前,外国友人们一边聆听着上海城市变迁的往事,一边惊叹于建筑美学的精妙。“这和我们国家的古老建筑很不一样,但那种对历史的承载和对文化的坚守,有着奇妙的相似。”这种跨时间、跨空间的文化交流,让一位俄罗斯学生很有感触。
在不少外国友人眼中,中国武术神秘又伟大,但他们对其了解甚微。活动首站走进中国武术博物馆,通过蹴鞠、捶丸、投壶、射箭等项目,亲身体验“东方力量”。
现场,几位外国友人身着蓝色练功服,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起了武术动作。“Amazing!”上海体育大学留学生kieffer陆凯飞是第一次来到武术博物馆,在这里不仅了解到了武术的悠久历史,还学习到了之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的武术动作。
剑术上海市级武术比赛第3名获奖者、“趣游杨浦小使者”易思琪的登场,更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剑术表演。剑影闪烁、身姿矫健,在场的外国友人鼓掌欢呼,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瞬间。
“武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能通过武术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力量,特别自豪。”备受鼓舞的易思琪说道。
在位于中原路的杨浦文化艺术中心,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的完美融合,亦令外国友人们目不暇接。
在非遗传承展示区宋式点茶技艺展示与体验活动环节,外国友人们穿上国潮服装,在国家一级茶艺师、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兼茶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曾红的带领下,学习茶道礼仪、品味中式点心,感受中式生活的宁静与雅致。
与此同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理事、青年古琴演奏家刘淳川和“趣游杨浦小使者”易思源、高禔在现场带来古琴、小提琴与琵琶的演奏。悠扬的旋律中,东方的古朴与西方的浪漫完美交融。上海财经大学留学生Prince Bampoe Addo激动地说:“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和谐,谢谢杨浦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感受非遗的机会。”
活动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笔墨宫坊,在这里,“曹素功制墨”和“周虎臣制笔”两项国家级的非遗技艺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与传承。
亲眼见证了古老技艺的制作手法,外国友人们对中国传统非遗技艺的严谨与细腻赞叹不已。在趣味体验项目中,大家亲手尝试墨锭描金,沉浸于中华流韵的笔墨间。
在书法体验区,外国友人们跟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虎臣第十一代传承人吴庆春一同体验书法,用笔尖写下了新一年对家人朋友的美好祝福。“虽然很难,但是真的很有趣,让我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又更深刻了一些,相信对我今后的学业也会有很大帮助。”来自同济大学中文系的伊朗留学生贾瓦德表示。
活动中,大家还收获了由杨浦文旅精心准备的荣庆堂香囊、茶艺品鉴礼包、笔墨宫坊墨锭、书法对联等。杨浦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是一份纪念,也是一张让世界了解杨浦、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名片。”
本次活动由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杨浦区文物局)指导,杨浦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文物管理事务中心)、杨浦区文化艺术中心等主办,同步依托海内外自媒体平台,利用独特的“种草”生态触达和沟通更多人群,让境外用户从活动参与者的真实分享中一起感受“Yangpu Fun”,为中外友人留下一段难忘的蛇年新春文化之旅记忆的同时,也让世界看到杨浦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文化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