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如何为“三餐四季”做加法

  编者按

  如今,随着“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不断构建完善,对于社区居民而言,价廉物美的社区长者食堂已经成为“圈内标配”。

  在杨浦,越来越多社区长者食堂却开始“不甘于现状”,做起了“加法”,利用分布广、数量多等先天优势,充分协调资源要素,实现“食堂+文化”“食堂+医疗”“食堂+健康”等场域融合式发展——开展咖啡渣美肤皂制作、春季养生知识科普、亲子互动沙龙等公益活动;提供中医诊疗、口腔义诊、血糖血压测量等公益便民服务……人民城市新实践,杨浦如何为“三餐四季”做加法?

  场域融合式发展,“这里什么都有”

  内嵌在社区为老服务综合体,一楼供餐兼具咖啡店功能,楼上是综合活动区、运动健身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隔壁就是养老院,“一站式”解决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新江湾城街道清流环二路上的这家社区长者食堂于去年年底营业。居民顾先生和老伴几乎天天来这里,上午做运动,中午在食堂用餐,然后坐着休息聊天,做一会儿新学会的绒线编织。“这里经常搞活动,教手工,编织就是在这里学的。”顾先生说,“这里什么都有,我们基本天天都来转转,生活更丰富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楼食堂旁的“为邻咖啡”摆着一块活动告示牌,列举了每个月的美好生活社区公益活动,包括咖啡渣美肤皂制作、春季家庭中医养生知识科普、亲子互动沙龙等。

  茶余饭后,像顾先生这样喜欢“到社区长者食堂坐坐”的人很多——孩子们“组团”过来做功课;中年人点一杯咖啡,对着电脑不停打字;附近的园区白领、一线劳动者在此停留小憩……

  在杨浦,越来越多社区长者食堂跳出“框架”,在“食堂+”上做起了文章——利用分布广、数量多等先天优势,充分协调资源要素,实现“食堂+文化”“食堂+医疗”“食堂+健康”等场域融合式发展。

  在位于打虎山路的杨浦区睦邻社区长者食堂,中医诊疗、口腔义诊、血糖血压测量等公益便民服务已成为一张特色“名片”。每个月,用餐区里都会支起两个公益看诊台,邀请来自合作医院的专家坐镇义诊,为居民把脉、测量血压血糖、检查口腔等,同步开具健康处方。

  “我们老年人最关心的就是健康,经常有专业医生帮忙把个脉、看看诊、提提建议,让我们感到很踏实。”居民金鸣猷告诉记者,“这里是个食堂,一看完诊,就能按照医生的食补建议在边上吃饭,非常方便。”

  从“小型枢纽”到“社区活动大厅”

  社区本就有老年活动室,杨浦各街道近年来也新开了至少一家“家门口养老服务站”,为何还要赋予社区长者食堂“吃饭”以外的新功能?而社区长者食堂,又何以在短时间内华丽转身,“坐”上居民社交“大本营”这把“交椅”?

  数量多、位置佳、人头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大多数社区长者食堂开办前就经过选址调查,落地在闹市中心,四周都是居民区,人流量大、客群面广、关注度高。附近居民一出小区门,步行15分钟以内就能抵达,可谓八方汇聚的“小型枢纽”。

  于是,“社区活动大厅”就成了杨浦一批社区长者食堂的“新身份”。很多居民的口头禅从“到居委会碰头”改为“没事上食堂去热闹一下”。“我们正在不断挖掘社区长者食堂的潜能。”江浦路街道社区服务办工作人员张叶佳表示,“社区长者食堂不仅仅是食堂,我们还增加了很多微日托、微助餐等服务,让它更像一个老年人的休息站、交友的会客厅。”

  社区长者食堂的提质增能,是杨浦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幸福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回顾2024年,杨浦新增社区助餐服务场所10家,新增社区长者食堂完成率全市第一,日均供餐量达1.72万客,一张以中央厨房为枢纽、社区长者食堂为核心、老年助餐点为延伸的助餐服务网络已经形成。

  饭菜香“邂逅”欢声笑语,汇成美好生活的“交响乐”

  2月11日上午9点半,位于腾越路的熊猫饭堂午市尚未开张,里面却人头攒动。原来,当天上午,定海路街道与熊猫饭堂合办了一场闹元宵活动。写“福”字、书画展示、猜灯谜,一个个民俗摊位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听说这里搞元宵活动,猜对灯谜可以吃一碗汤团。”66岁的居民赵剑敏高兴地说,“很有节日氛围。”住在附近的唐先生是第一个吃上的,他给汤团拍了一张照片发给朋友们,“看,家门口就有汤团吃。”

  当天,69岁的夏巧云和姐妹们一起过来,看了字画、猜了灯谜、吃了汤团,几人还在食堂门口合影留念,“这家食堂就在我们小区附近,走过来就几分钟。我们经常来吃饭,对这里很熟悉。现在社区长者食堂不一样了,活动多、福利好,变成我们姐妹几个的聚集地了。”

  民以食为天。“食堂+”也是“吃饭+”,杨浦以吃饭这桩民生大事为中心向外辐射,覆盖到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潮流商务等多元领域。

  吃饭、看义诊、赏文艺演出、逛节庆市集……未来,在社区长者食堂,能做能玩的将越来越多,饭菜香与欢声笑语交汇融合,社区生活品质步入“新高度”。■记者 汤顺佳

  相关链接

  2024年,杨浦持续擦亮“幸福养老”品牌,全面实施“暖‘杨’惠老”四大项目,打造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五站功能”,成立全市首个陪诊服务联盟,建设4家智慧养老院、10家社区长者食堂,联合饿了么、达达等平台打通为老送餐“最后 100 米”。

  2025年,区政府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合计10类60项,其中就包括,推进5家社区长者食堂建设。

  杨浦将纵深建设“暖‘杨’惠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综合提升养老服务能级,在“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多元点位布局的基础上,打造融合服务场景,将社区长者食堂与健康支撑、文化娱乐、便民服务等生活场景充分融合,让更多老年人获得“一站式”服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杨浦,如何为“三餐四季”做加法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杨浦,如何为“三餐四季”做加法 2025-02-20 2 2025年02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