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资于人”,如何撬动“万千活水”

  ■林子璐 潘高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这个说法,让人眼前一亮。

  报告中说,要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了要谋划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和载体,提高创造性贯彻落实能力。

  理解“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和载体”这一概念,“投资于人”或许可以成为其中一条线索。以人为牵引之线,既可以串起经济社会民生的千头万绪,又能撬动改革发展的万千活水。毕竟,人不仅是消费的主体,更是发展的主体。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最终也总要惠及于人。

  激发“青春消费力”,杨浦越来越YOUNG

  杨浦区是上海青春“浓度”最高的城区之一。近年来,区商贸服务业积极发挥“年轻活力”的优势,深入探索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消费形式,全力挖掘、激活蕴含潜能的消费领域。

  去年底,百联ZX造趣场开业成为五角场商圈激发青春消费力的典型。造趣场签约60多个品牌商户,首店比例80%,成为年轻人的“吃谷圣地”。以此为契机,杨浦区加速推动五角场二次元主题商圈升级改造,汇聚原创动漫工作室、潮流手办品牌等,丰富文化消费内涵,实现商品、活动的精准推送与社交分享,推动数字与实体深度融合、创新元素引领、优质原创内容不断涌现,为新型消费发展注入新动能。五角场万达谷WAN次元街全新开街,合生汇“小狗蛇”等文艺展演快闪首发不停,百联引入“超级鸟局”泛次元宠物馆业态,吸引大批年轻消费者前往。

  位于五角场商圈不远处的哔哩哔哩汇聚海量爱好者,“邻居”叠纸则孵出奇迹暖暖等知名IP,杨浦区内还有游戏畅销全球的完美世界以及在各自细分领域精耕细作的游卡、墨游科技等企业,在二次元游戏开发、动漫制作、衍生品设计等方面各显神通,共同推动杨浦二次元产业多元化、精细化发展,形成一条完整且充满活力的产业链。供给侧联动消费端,在“2025年跨年迎新购物季”,杨浦区结合新消费场景,推出融合了40余项次元主题活动的“乐享Young city探索计划”,掀起又一轮消费热潮。

  数字化、年轻态、沉浸式,是杨浦区着力打造的商业消费新名片。杨浦区正通过实施能级提升、主体培育、消费扩容、数实融合、商圈提档五大行动,打造成为全市商业消费最具活力的城区之一。

  以服务消费为切入点,做好文旅商体展联动,创新消费内容,丰富消费产品,壮大消费品牌,是其中重要内容。去年8月至12月,杨浦区推出百余项文旅商体展活动,大学生旅游节、全民健身周再度升级,“且听江潮乐”系列音乐会、滨江国际啤酒节等活动首次举办,“谷子快跑”“名创优品×小熊虫”等首发首展……推动以文带旅、以体兴商、以商成文,推进文旅商体展共联、商品和服务共促、品牌和场景共融。

  杨浦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委、区文化和旅游局、区体育局等部门也开展尝试,联合互联网头部企业、商业综合体成立促进服务消费联盟,搭建起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互利共赢的平台,扩大商旅文体朋友圈,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商旅文体一体化发展体系;另一方面,挖掘更多杨浦“宝藏”资源,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消费娱乐场景。

  消费新场景带来都市新活力。当下,杨浦区正全力培育数字文娱、次元文化、艺术节展等消费增长点,用文化、数字、时尚,将人流转化为商流,让人气聚起来,消费热起来,氛围浓起来。

  民营经济活了,百姓的日子才能火

  全国“两会”上,“民营经济促进法”成为代表委员们频频提及的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民营经济促进法”备受关注,当然与前不久举行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有关。但如果撇开那些耳熟能详的民营经济大佬,更为核心的问题是:这部关注度如此高的法律,究竟与老百姓的生活有何关联?

  答案藏在菜市场的烟火里,写字楼的灯火中,甚至外卖小哥的奔波轨迹上——民营经济从来不是抽象的经济学概念,而是亿万普通人赖以生存的“生计网”,更是社会活力的“晴雨表”。

  中国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国的个体工商户数量突破1.25亿户。这意味着,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靠民营经济端稳饭碗。此次法律草案中“保障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优化投融资环境”等条款,表面看是企业的“助推器”,实则是给老百姓的“定心丸”。

  比如,草案规定“不得实施无法律依据的罚款”“禁止摊派财物”,直接减少了企业因非经营性成本而裁员的风险。一名流水线工人或许看不懂法条,却能直观感受到订单稳定带来的加班费增长。法律对民营经济的保护,本质是对就业基本盘的加固。

  民营经济是市场活力的“毛细血管”。从街角的便利店到互联网平台经济,从新能源汽车到国产芯片,民企的创新为普通人提供了更丰富的消费选择。草案强调“公平竞争”“反垄断”,实则是通过打破“玻璃门”“旋转门”,让市场回归“优胜劣汰”的本质。

  举例来说,当一家电商平台因算法垄断被处罚,中小商家才得以更公平地参与流量竞争,消费者则能以更低价格买到优质商品。法律对市场秩序的规范,最终转化为百姓钱包的“购买力”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中国每天有近2.4万户民企诞生,草案中“简化行政审批”“禁止违法收费”等条款,就是为创业者扫除障碍。有创业者坦言:“过去开一家餐馆,要应付十几个部门的检查;现在草案要求‘合并跨部门联合检查’,省下的时间能多研发两道新菜。”

  草案中“禁止利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规范异地执法”等条款,直指民营经济长期面临的“隐性壁垒”。一些民营企业家曾因地方保护主义痛失项目,法律对公平竞争的强调,正在重塑这种权力与市场的边界。对普通人来说,法治化营商环境意味着更稳定的物价、更可持续的社会福利。当企业不必再为一些额外成本买单,百姓的工资单和养老金账户也会少一分波动风险。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法律将“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写入条文,明确“慎用查封、扣押措施”。这不仅是给企业家的“护身符”,更是对社会创新精神的尊重——当创业风险被法治化管控,普通人的“小生意”才有机会成长为“大梦想”。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回答的不仅是“如何促进民营经济”,更是“如何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民营经济活了,百姓的日子才能火,这就是一部法律的“民生温度”,也是我们为何期待这部法律最终落地的终极答案。

  以人为牵引之线,串起经济社会民生的千头万绪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这个说法,让人眼前一亮。

  报告中说,要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了要谋划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和载体,提高创造性贯彻落实能力。

  理解“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和载体”这一概念,“投资于人”或许可以成为其中一条线索。以人为牵引之线,既可以串起经济社会民生的千头万绪,又能撬动改革发展的万千活水。毕竟,人不仅是消费的主体,更是发展的主体。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最终也总要惠及于人。

  此前讲到投资,老生常谈的概念大多和物事相关,譬如投资土地资产、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在过去的发展周期里,对物的投资的确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直接反馈到民生中。但当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消费在经济循环畅通中的作用越发明显之时,在投资于物之时,同样“投资于人”,应时应景。

  最直接的就是,“投资于人”意味着政府的钱要花给老百姓,而且是要多多花在和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领域。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中也有印证,譬如居民医保和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逐步尝试推行学前教育免费等,都是对当下社情民意关心的热门议题的回应,是能提高人们获得感和幸福感的踏踏实实的举措。

  更不用说,以此为支点,可以撬动更多的行业领域关注到“人”本身的重要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就提到,将着力推动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关注物的领域,更要聚焦人的领域。在今年计划发行的国债中,也同样安排了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当下,国内内需不振、预期偏弱等问题交织叠加。“投资于人”,能够提供一种很清晰的指向。当资源要素的流向作用于具体的人时,总能有新的需求和可能性浮现,继而扩大内需,推动促进供给端的结构性优化。此中运作逻辑并不复杂,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多了,对未来的积极预期有了,信心有了,社会消费转得起来,经济的活水也就源源不断地涌动起来。

  更进一步看,投资的意涵甚至远不止于狭义的资金资源要素投入,它同样象征着注意力的聚集与关照,这是一种价值判断上的强调与凸显。此前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一些地方过分关注显性的政绩,贪图数字上的规模和速度,却忽视了将发展的成效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人民群众的收益,导致一些财政资金的空转和浪费,走向发展的误区。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在谈论人的重要性的时候,既是在讲民生观,更是在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要重视什么样的发展。“投资于人”,也就是承认人、重视人、服务人。

  最近一段时间,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速度,重重叩问人本身的存在和意义,也有不少人为技术和发展是否最终会抛弃人而忧心忡忡。正因此,在这个人工智能高歌猛进的时代,“投资于人”的价值取向,会让人感受到更多深意。一个重视具体的人的价值的社会,一个让人有机会充分发展的社会,总归能让人在时代浪潮中更稳定地锚定存在的意义,让人能怀揣信心与期待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来源: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投资于人”,如何撬动“万千活水”
杨浦时报评论05“投资于人”,如何撬动“万千活水” 2025-03-18 2 2025年03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