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手术中心全面启用,“免陪照护服务”以患者为中心
“家门口的医院”不断“更新升级”

  本报讯 手术室内,四只灵活的机械臂在进行手术操作,每一个动作都稳定而精准。杨浦区中心医院主刀医生林谋斌没有站在手术台边,而是端坐操作台前,通过3D高清影像系统从容指挥这场“人机协同”的“战斗”。这是杨浦区中心医院成功实施的首例腔镜机器人手术。

  患者王先生52岁,被确诊为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门不足5cm。辗转多家医院后,他得到的建议均是传统Miles手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也就是切除直肠、肛管、肛门周围皮肤以及部分乙状结肠,并在左下腹做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人工肛门),这意味着正值壮年的王先生将失去肛门,终身依赖造瘘。这一结果对于王先生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听闻杨浦区中心医院在低位直肠癌保肛领域有技术优势,他毅然前来求医。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素有“技术珠峰”之称,而男性骨盆狭窄、前列腺肥大的解剖特点以及距肛不足5cm的肿瘤位置,又增加了手术难度。林谋斌带领普外科团队仔细规划,决定借助手术机器人系统,突破传统技术瓶颈。

  历经2小时的精准操作,王先生的肿瘤被完整切除,肠道也得以重建,术中出血不足20ml,达成了根治肿瘤和保留肛门的目标。

  术后次日,王先生即可下床活动。“本以为会留下几十公分的伤口,没想到只有几个‘钥匙孔’大的伤口,还为我保住了肛门,真是奇迹!”他激动地说。

  “机械臂540度的旋转、10倍放大的高清视野、双路高清三维成像系统,让我们能够精准处理毫米级的血管神经,极大地降低了术中出血风险。”林谋斌表示,“本次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运用不仅是工具的升级,更是治疗理念的革命。机器人突破了人手和视力的生理极限,使低位保肛、神经功能保留等高难度手术成为常规选择,让更多患者实现‘既治病又保功能'的双重目标。”

  目前,杨浦区中心医院已组建机器人手术专家团队,涵盖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和胸外科等领域。随着医院智能手术中心的全面启用,更多患者将在家门口获得科技感满满的精准医疗服务。

  又讯 “免陪照护服务”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创新举措。今年2月,上海市卫健委下发关于试点开展“免陪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这项服务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间,经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选择后,由医疗机构聘用的医疗护理员,在护士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的生活照护服务。

  在杨浦区中心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和胸神经外科病区是“免陪照护服务”的第一批试点病区。

  医院制定了全套服务规范,包括护理员准入、培训考核、质量评价及满意度调查表等,确保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对照护理员与患者配比≤1:6配置要求及能级评定标准,严格筛选符合要求的护理员,完成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

  在试点病区,医院特别设置独立的“免陪照护服务”专区。区域内环境温馨舒适,各类服务内容和流程都做了清晰标识和公示,方便家属随时查阅了解;同时配备先进的可视化探视系统和远程视频设备,家属可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实现“远程云陪伴”,在解决家属因工作等原因无法全程陪护的实际困难的同时,兼顾了患者的情感需求。

  “杨浦区中心医院的护士和护理员都很专业,老爸在这里我很放心。”王女士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患者家属的心声。

  杨浦区中心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供有温度的“免陪护”体验。护理员会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特点、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照护方案,并每日详细记录患者的各项需求。同时,医院定期向家属反馈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必要时协调医生进行解答,真正做到“家属不在场,信息保持通畅”。

  医院护理部主任王静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专业、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顾,让每一位家属都能真正放心。未来,医院将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患者和家属受益。”

  ■宗禾(综合自区卫健委)

  相关新闻

  沪滇协作,丽江市人民医院获赠全新医疗设备

  近日,上海市百将公益基金会/百将·民生公益专项基金向丽江市人民医院捐赠医疗设备仪式举行。在杨浦区委、区政府协调推动下,捐赠方送来了价值98万元的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

  据了解,这台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可实时输出高清影像,应用场景广泛,能在骨科手术中确认骨折复位与内固定位置,辅助心血管、神经、肿瘤等微创介入手术定位器械与病变,帮助疼痛科、康复科确定穿刺路径,还可在急诊时快速移动至现场,无需搬运患者即可完成外伤检查,为诊疗效率与安全“加码”。

  “设备兼具精准成像与灵活移动优势,将大幅提升我院手术实时影像诊断能力。”丽江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设备将为骨科手术、创伤救治提供精准技术支撑,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提高安全性。

  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丽江市小组负责人表示,此次捐赠是沪滇医疗帮扶“双向奔赴”的缩影,也是上海市杨浦区与丽江市深化东西部协作的具体实践。自2017年两地对口协作以来,已在医疗领域实施12项、总投入超2000万元的沪滇协作项目,涵盖全球影像医疗云服务平台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设备补短板、医务人员来沪进修等,全方位提升丽江医疗服务能力。

  今年,沪滇资金进一步投入丽江市远程心电诊断服务枢纽平台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与上海三甲医院诊断报告互通、数据共享,让丽江百姓足不出市即可获得先进医疗服务,减少异地就医奔波。(来源: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丽江市小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家门口的医院”不断“更新升级”
杨浦积极推动运动健康服务数字化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家门口的医院”不断“更新升级” 2025-09-02 2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