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
——从将散文写得精粹些谈起

  ■葛乃福文

  “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余光中:《分水岭上》),此语道出了散文的重要。现在有些散文虽言之有物,但篇幅颇长,动辄几千字,甚至逾万字,令人不堪卒读;有些散文篇幅虽短,千字左右,但留给读者的回味并不多。因此,应该提倡将散文写得精粹些,就像打排球,讲求短、平、快,最后来个榔头般的一击,将散文不偏不倚送进读者的心坎里。在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中,是多么需要这样的散文啊!

  散文要写得精粹些,简言之,一要写得短,二要写得精。

  先说短。“散文的美,美在适当。”梁实秋的这句话是指散文的篇幅而言的。他说得好:“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多少典丽的词句,而在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论散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构筑短小精粹、涵义阔大的散文的传统。刘禹锡的《陋室铭》只有寥寥八十一个字;柳宗元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两百字不满;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到四百字。他们的散文写得紧,“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没有冗字赘语,没有枯枝败叶。

  现代散文也不乏这样的佳作。鲁迅的散文反复思索,再三剪裁,写得很凝炼;巴金的《日》只有一百多字;冰心的《一只木屐》共八百字。冰心在介绍她是怎样写《一只木屐》时是这样说的:“这篇文章写好时有两千多字,后来删掉一千五百字,最后只剩下现在的八百字”,“我竭力把思想集中在一点上,竭力把文章写简练一些,不过最大的原因,还是我这个人不会写长文章。”当我们提倡将散文写得精粹些的时候,首先要提倡的正是冰心这种“不会写长文章”的精神!

  再说精。一是结构要精。古人说“结构第一”(《李笠翁曲话》),它虽是指戏剧而言的,但是我认为任何文学体裁均不可小看结构。散文唯其短小,所以散文家更应该像微雕、微刻的工艺高手那样精心布局,一丝不苟。香港散文家小思的佳作《中国的牛》,尺水兴波,一波三折,十分耐读:它写作家与一群朋友在乡间田垄上与几头耕牛相遇,悬念叠起,结果以牛给人让路而告一段落。接着作家写牛一年四季辛勤劳作,“在它沉默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再接着,作家将印度、荷兰、日本与西班牙的牛和中国的牛进行比较,真知灼见并饱含感情地道出了中国牛的特点:“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作家就是这样由近及远地,而后又由远及近完成了对中国的牛的赞誉,读者也亦步亦趋地心随笔端加深对中国的牛的认识,并从中受到启迪的。

  二是见解要精。借用澳门散文家李鹏翥的话来说,就是作家要“擅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题材,加以升华,然后表达自己的见解”(《<鲁茂·散文·春泥>代序》)。如何才是见解精呢?柯灵先生为此提出四个条件,即要有感性的浓度,知性的密度,思想的深度与哲学的亮度(《<人生和艺术>总序》)。这是一个不低的标准,有志向的散文家均应朝此努力。近读鲁茂先生的《望洋小品》,感到这部散文集中清澈晶莹的佳构不少,许多是够得上上述四个条件的,兹以《树》为例稍作剖析。在散文宝库中,不乏写树的佳作,而鲁茂先生的《树》有其特点,它不是写某一棵树,抒发一种单一的情感,而是写众多的树,抒发众多的情感,从而有机地构成整体性情感模式。并且以树喻人: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树,方能构成绿色王国;世上有各式各样的的人,或敦厚稳重,或坚毅不屈,或婆娑轻健,或愤世嫉俗,或随遇而安,如此等等,方能构成永远向前的社会!这种带有群像式的描写,在以往类似题材的散文中是罕见的。

  散文要见解精,首先要想得精,继而是写得精,改得精。这“想”、“写”“改”环环紧扣,缺一不可,或许可称为“文中三味”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群众路线
   第03版:要闻·综合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城事·三区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老家园里一棵树
垦丁热带风物记
春之萌
丹霞记忆
“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
德国汉堡阿尔斯特湖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 2014-03-11 2 2014年03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