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来上海小住,我因为忙,只好让女儿陪着他们出去玩。晚上睡觉时,女儿跟我说,她发现外公很疼外婆。我说你怎么看出来的?女儿说在外吃饭时,外公点了一份梅菜排骨面,外婆点了一份牛腩面。外公吃了一口面就说味道不错,真好吃,然后夹起自己碗里唯一的一块排骨放到外婆碗里,还说:“碧霞,你尝尝,这排骨都是怎么烧的?咋这样嫩呢?”
我听了之后不禁笑了。女儿又说:“还有呢。昨天在正大广场吃水饺,等了好久,水饺才来了一份。外公赶紧把它递给外婆,让她先吃。后来牛杂粉丝汤来了,外公也是让外婆先吃,还让她把汤里的粉丝牛肉多吃些。”女儿说,你没看到吗?即使在家里吃饭,外公也总是把好吃的往外婆那边推呀。
我跟女儿说,这算什么呀?你外公外婆这一辈子,就这么过来的。的确,女儿说的这些,在我看来早已习以为常了。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感情就非常好,爸爸时时事事都照顾着妈妈,妈妈也对爸爸知寒知热,悉心爱护,因此我们家的日子总是和和气气的,让街坊邻居们称羡不已。
爸爸对妈妈一辈子的好,在我们看来,真是既感慨又自豪。妈妈的一言一行,哪怕是无心之举,爸爸也会放在心上,只是他嘴上不说而已。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去了外婆家,说要住上几天,回来时要带些粉面子,妈妈也没说哪天回来。妈妈每次去外婆家,都是早出晚归,爸爸总会走很远去等她接她。
妈妈走了之后,爸爸每天下班回到家,如果看到妈妈没有回来,到了晚上他就会跟我们说,他要出去转转。我们也没当回事,也没问他去“转”啥。而他这一“转”,至少也要半小时。有一次回来后,他还自言自语:“怎么还不回来呢?也该回来了啊!”我们这才明白,爸爸是在惦记着妈妈。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话,如果不约好时间就只能干等着。
爸爸出去转了三个晚上,开始沉不住气了。第四天晚饭后,他对我和弟弟说:你们在家里哪也不要去,我出去转转!结果一个多小时以后他才回来,老远就听到他的大嗓门在喊:“春、毛,快接着你妈,你妈拎不动了!”我和弟弟赶紧奔出门去。其实我妈手里就拎着一个布包,那个大大的竹筐早就挎在爸的胳膊上了。妈妈进屋了,爸爸喜笑颜开,屋子里的灯好像也亮了很多。
那一次是妈妈在外婆家住得最久的一次了。平常她去外婆家都是当天早上去当天晚上回。她对我爸总是放心不下,说爸爸只会教书,饭也做不来。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爸爸妈妈谁也离不开谁。妈妈不在家,爸爸就很不习惯,总是坐卧不宁的。
女儿听着我的讲述,饶有趣味。求我再讲讲外公外婆的故事。
我说,有一年,我的姐姐和哥哥同时出麻疹,高烧不退,妈妈惊慌失措。爸爸远在数百里外的利辛县工地上,也没电话联系。刚巧有个邻居从工地上回乡,在返回工地的时候,他把我家的状况告诉了爸爸。爸爸连工分都不结了,拎着行李就走。赶上了利辛到阜阳的最后一班车。车到阜阳市,离家还有几十公里,那么晚,车早没了,他就步行,天快亮时才走到家,又冷又饿,妈妈心疼得不行。现在说起这些往事,妈妈还是不住地叹气:那么晚了也不知道找个店住下来,脚板上呀都是血泡!你说你连夜赶回来孩子的病也不能马上好,万一路上遇到啥坏人咋办?爸爸说:当时我没想那么多,就想着你一个人在家有多难啊。
女儿的睡意上来了,喃喃地说,真幸福。我跟女儿说,外公外婆的故事多得说不完,但都是些日常琐事,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以后你自己慢慢去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