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肢机器人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市第一康复医院引进互动式训练设备,通过电脑屏幕向使用者提供视觉反馈

  ■记者 毛信慧 文/摄

  本报讯 4月11日上午,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内,佩尔·赫勒沃正小心翼翼地操纵一只机械手臂,把屏幕上的鸡蛋抓起放入一只平底锅内。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他来说并不容易,既需要有足够的臂力,还需要精准的手指拿捏度。这位59岁的丹麦人3个月前刚经历过一次中风,导致半侧瘫痪。

  赫勒沃玩得很投入,时而紧张,时而露出轻松的笑容。“这感觉像在玩电脑游戏一样。”他说。赫勒沃使用的这台上肢康复机器人,是医院新引进的互动式训练设备,可以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通过电脑屏幕向使用者提供视觉反馈,从而提高训练效果。记者看到,这台机器人可以提供搬苹果、接雪花、打野鸡等难度各异的小游戏,让患者在娱乐中逐步改善上肢功能。显然,赫勒沃的训练已进入“高阶”阶段。

  先进的设备固然可以提高康复效果,但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也很重要。“他很积极,心态也很好,我们很少见到每天都来做训练,还能坚持这么久的病人。”赫勒沃的主治医生吴跃迪说,“很多患者稍有起色就不再继续了。”

  今年1月来医院看门诊时,赫勒沃左侧偏瘫,言语含糊,还伴有轻度记忆衰退。从那天起,每周一到周五,赫勒沃都会准时来医院报到。他的训练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咽部电刺激、针灸、关节松动、言语训练、记忆训练、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从早期的被动训练到后期的主动和协调训练,赫勒沃每天都要坚持锻炼近4个小时。

  与人们想象中不同的是,专家认为,一个偏瘫后无法行动的患者,在经过康复训练后,仍然有机会自己上街、自己吃饭、照顾自己,过上有质量的生活。“我们专业医师会根据病人自身情况,制定一系列物理、心理、语言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另外,中风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要有耐心与信心同病魔斗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吴跃迪说。

  有时,反复的训练也会让赫勒沃失去耐心,变得有些焦躁。赫勒沃的妻子每天都把他从浦东的家中接来医院,并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陪伴在身边,不时地鼓励他。赫勒沃还有6年才会退休,“我会坚持做训练,直到能够自由走动,回到工作岗位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上肢机器人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本区娱乐场所控烟初显成效
平凉:实行“双创”考核排名
“百领社”:让幽默替白领解压
学府街违章搭建已整治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上肢机器人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014-04-17 2 2014年04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