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报周末·讲述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爱心 圆病人幸福梦
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教授景在平

  ■记者 毛海萍

  他是全军血管外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用医术绝活,拆除血管里的“不定时炸弹”,救人无数;他是书画艺术的求索者,挥洒笔墨,将“文道”与“医理”融会贯通,佳作频出。他就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普外科主任、血管外科主任景在平。

  “医者仁心,应该长悬于腕,更应长悬于心”。一边义卖书画筹善款,一边实施微创手术,去年,景在平率团队成功完成国内首9例“经导管球囊扩张式腔内微创心脏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简称“微创换瓣术”)治疗心脏主动脉瓣膜狭窄症,使这一微创治疗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二批资金的筹集,下个10例微创换瓣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狭窄症近期即将开展。

  从事血管外科事业的25年,完成无数台手术,一次次挺进治疗“禁区”,景在平用实际行动印证着“创新为魂”四个字,用他的技术创新加爱心,实现病人的幸福梦。

  血管外科的探路者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因心脏主动脉瓣膜狭窄而就诊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何谓心脏主动脉瓣膜狭窄症?景在平向记者打了一个比方:在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心脏好比一台“发动机”,通常正常收缩,将动脉血输送到全身各处。而心脏主动脉瓣就好比“阀门”,它的开关,控制着血液的正常流出。一旦主动脉瓣膜狭窄,血液受阻,就会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脏衰竭,甚至猝死。

  景在平解释说,心脏主动脉瓣膜狭窄症的最大特点就是心脏“里面憋死,外面饿死”,正常打开约2.5厘米的主动脉瓣,有的患者甚至狭窄到只剩2毫米,这将导致心衰,进而影响脑功能、肺功能、肠胃功能等,造成“睡不了、呼吸不了、动不了、吃不了”,极为痛苦。相关数据显示,确诊主动脉狭窄的患者在一年里自然死亡率高达50.7%。

  以往的治疗手段是开胸并切开心脏进行开胸瓣膜置换手术,但是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多,风险极高。临床上,30%的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尤其是心脏主动脉瓣膜狭窄发病率较高的老年人。而患者如果不接受这种手术治疗,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就会严重威胁生命。两条路之间似乎没有折中方案,患者处于进退维谷的绝望境地。

  “于无路处创出路,于有路处辟新路”就是景在平认准的道路。为了挽救这些患者,血管“拆弹”专家景在平将目光聚焦在心脏微创手术上。这一微创置换术患者无需开胸、无需心脏停跳、无需心肺转流、无需低温脑保护,只需在大腿根部开一个3厘米的小切口,将一根导管自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穿刺导入,在X线的引导下准确抵达病变的主动脉瓣处,球囊充起,支架撑开,卡在瓣环处,“替身”的人工瓣膜立即开始工作,心脏原本停顿的“泵血”重新“发动”,机体的血液循环也得以恢复。

  2013年,景在平和他的团队在国内已经成功完成首9例微创换瓣术,使我国腔内微创治疗又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9例患者经随访证实,手术效果非常好,无并发症。用患者们自己的话说,“仿佛‘重新活了一次’”。记者了解到,第一例患者是奉贤区的冯老伯,2011年入院时76岁,因为患病,体重由原先的180斤下降到了100斤。手术后的第二天,冯老伯已经可以坐起来,早饭一口气吃了4个包子。最近随访得知,冯老伯的体重已经恢复到180斤了,现在还能提水。第九例患者是70岁的陈老伯,手术后第二天就下床行走,现在每周游泳3次,还可以骑自行车往返宝山和嘉定,他说:“病治好了,啥都能干!”

  医者仁心常悬于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的9例患者的手术费均来自景在平的自创书画作品义卖。

  说起义卖书画作品的初衷,景在平说,当时,他们获得特批开展微创换瓣术治疗心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但是这项技术的手术费高昂,拦住了不少患者治疗的脚步。“这项技术刚刚起步,也是病人所需要的,义卖自创的书画作品也是我能想到的最好办法。”景在平爽朗地笑了,“医术和艺术,双份心血救助一颗已近无望的心脏,病人得救了,我的书画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了,何乐而不为呢?”

  医术和艺术,关系几何?按景在平的说法,执笔书画讲究提、按、使、转,操刀手术强调分(离)、结(扎)、止(血)、缝(合),两者都是精细活,全赖悬腕之功,都离不开手上功夫。正所谓“刀笔相通悬腕同”。

  操刀手术和执笔书画,这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景在平却将两者结合得非常完美。微创换瓣术最难进行的步骤是如何应用导丝准确地穿过狭窄的主动脉瓣口,时机和手感的把握都非常重要。“这种手感就如同书画创作时训练毛笔勾画线条的感觉,完全要刚柔相抵,柔中带刚、以柔克刚。”他说,现在凭手感,就可以知道穿过去没有,这除了20多年的血管‘拆弹’经验,还要归功于书画方面的艺术积淀。

  “白天救治病人,晚上写字作画,不累吗?”“不累,我觉得做事更加有激情了。”面对记者的疑问,年近六十的景在平爽朗地笑着:“打铁先得自身硬,我首先要把自己的精气神练好了才能帮助更多的病人,画画写字并不是‘不务正业’,相反,它让我的手术技术变得更加精细更有创新。”

  “创新是一种习惯”,景在平还号召其团队一起践行。血管外科每周一的业务学习会就有诗词学习,这也是取得医学上创新的“他山之石”。

  曾有一位来自厦门的严老伯,他患有两个腹主动脉瘤,若给他做大手术,首先要在肾动脉上方阻断主动脉,他年事已高,很可能会吃不消。若为他进行微创腔内隔绝手术,那个小的动脉瘤占据了正常瘤颈位置,无法按照常规锚定腔内移植物。景在平在谋划手术方案时,脑袋里时常飘过一些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且把襄阳当洛阳”,他就从诗句中获得灵感,想到了最佳手术方案:根据小动脉瘤的口径选了合适的腔内移植物,让小动脉瘤充当了正常情况下的锚定区,这样就既解决了瘤颈问题,又彻底隔绝了威胁严老伯的大动脉瘤,使严老伯享受到了腔内微创治疗的效益。

  他由此展开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独特探索,以人文关怀助力学科建设和医疗行为。在血管外科的微创手术室里都安装了音响设备,每名病人来到手术室,可以自选一首喜欢的音乐或歌曲。护士长李海燕告诉记者,“术前跟病人谈话,有时一个不小心,反而让病人多了心;不如选一首歌,既拉近了医患距离,又能让病人对手术有信心。”曾有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微创腔内治疗的患者一进手术室,听到景在平发问:“请你选一首歌。”患者点了一首《天路》。局麻时,患者选定的《天路》萦绕耳畔,景在平就一边手术一边轻松地说,“天路也是通,血管也是通。你就放心吧!”景在平的这句话让患者之前的紧张感消解了不少,一场令人畏惧的手术也变得温馨了。

  记者还了解到,早在义卖书画之前,景在平曾凭一己之力,帮助多位经济困难的患者解决了手术费用。目前,景在平率团队和五角场镇的浣纱片结对,不定期到社区为居民普及知识和开展咨询。今年,景在平的个人书画展又将陆续开展,义卖所得的善款将全部用于微创换瓣术救治心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讲述
   第03版:时报周末·艺术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专题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English Edition
创新+爱心 圆病人幸福梦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讲述02创新+爱心 圆病人幸福梦 2014-04-26 2 2014年04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