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解难题。出生在解放前的曹中柱,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这代人是自己“苦”出来的。与同龄人一样,在懵懵懂懂的幼年时期,就经历了“反右派”斗争;本该是快乐无比的少年时期,却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度过;当他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时,“文革”又开始了;1968年,他响应祖国号召“上山下乡”,成为了崇明前进农场的一个泥瓦匠,而这一呆就是5年。1973年返城后,他当上了一名码头装卸工人,一干又是5年;1977年恢复高考,已是而立之年的他,凭着多年的积累和一股不服输的劲考入上海医科大学。1982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上海市纺织第二医院(现市东医院),成为一名内科医生。农场的生活和后来的辗转经历,在他的性格里注入了坚毅和勇气。“想做事,敢做事,做好事”成为他对自己的一贯要求。
2002年底,一位姓刘的同志上门向当时杨浦药监分局提出了开办药房的申请,药店名字叫“上海开心人大药房”,面积达2000平方米。是同意?还是回绝?曹中柱立马组织精兵强将展开调研,并对当时的南昌“开心大药房”经营模式进行考察,他敏锐地觉察到,这是平价药房,对老百姓有利。但当时上海还没有一家平价药房。更何况,上级主管部门也没有现成的操作标准。是放弃还是创新,曹中柱选择了后者。
药品销售,不同于其他的商品,它关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非同儿戏。是通过审批让其开业,还是否定其申请,不“放行”?曹中柱反复思考着。一旦批准了,接下来的事情谁都无法预料,可能会冒风险。曹中柱心里明白:药品销售存在很大的利润空间。药品降价了,老百姓就得利了。而且薄利多销,企业也得利。双赢的事谁都愿意做,关键是谁先迈出这一步。
他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去做了。“我认为只要有利于咱们广大市民的,我们就要去做。”曹中柱始终把这种想法作为他做事的衡量标准。一开始困难很多,为了提高业务素质,帮助“开心人”顺利开业,药房开业前对从业人员集中专题培训,同时在曹中柱的带领下,杨浦药监分局一面抽调人员负责审批的每个环节,一面为“开心人药房”一线业务培训,确保了紧锣密鼓而不出差错。上海第一家“上海开心人药房”成功开业,证明了他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据“开心人”的资料显示,仅开业当天,营业额就高达16万元,紧接着的几天,每天的营业额都超过20万元,最好时营业额高达36.8万元。“开心人”卖出平价药引起的“地震”,波及到了全市的药品销售市场。前来购买药品的老百姓不仅有杨浦区域内的,还有许多外区的,最远的从闵行特地赶来,提着篮子前来购买。
审批开心人大药房的出发点,是从老百姓利益考虑的。只是他没想到是他朝“火山口”一坐,竟带动了全市600多家药店、500多种药品的降价。后来,多家媒体报道曹中柱勇破坚冰的效应。市药监局有关领导这样评价:“老百姓关心的,政府就要关心;老百姓欢迎的,政府就要支持。”曹中柱的举动得到充分肯定。
百姓利益挂心头。曹中柱在任市东医院党委书记时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供电所工人,在工作中因遭受高压电击导致重症昏迷,被送到医院时,生命已岌岌可危。而抢救必备的辅助治疗仪器——呼吸机,正在维修中,医院不具备接收病人的条件。当时院长正外出学习考察,曹中柱想得更多的是要挽救病人生命,而决不能将病人拒于门外。“要想尽一些办法抢救!”他当即拍板,“收治病人!”收治一位重症病人,牵动了全院人的心。由外科、护理部等科室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抢救小组,曹中柱亲自任组长。另外,一部分职工立即着手加紧联系厂家修理。经过多次会诊,在医护人员的紧张抢救和精心护理下,20多天后,病人病情趋于稳定,转至市第一人民医院继续接受治疗。正因为有了曹中柱的坚持,病人就有了一线生的希望。
他对待病人是这样,对待院里的职工利益更是关怀有加。上世纪90年代初,职工对医院的分房制度不满,积习已久。曹中柱得知后,主动要求解决这一问题。在他的积极倡导下,1996年,医院制订了分房要向第一线倾斜的制度,并在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这项制度,打破了原有的论资排辈分房的旧体制,“比贡献而不是比年限”,受到了大家的广泛欢迎。也正是因为这项制度,原本一到分房就矛盾不断的医院也平静下来,大家都铆足一股劲在工作上比高低。曹中柱为了职工利益,做了很多“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至今在市东医院还流传着生动的故事。
勇挑重担惟务实。“一个人怎么讲就要怎么做,怎么做就应该怎么讲,为人要实事求是,才能让人信服。”这是曹中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次,医院一位产后大出血的病人急需输血,情况相当紧急。不巧的是,病人血型为罕见的RH阴性,医院血库根本没有。求助电话打到市血液中心,被告知中心暂时也没有该血型的库存。急切的家属将求助电话打到了电视台,希望在电视节目中播出求助讯息。消息发出后,许多热心市民纷纷赶到了医院,媒体记者也赶来医院要求采访,这是院方始料不及的。现场一片混乱,给救治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家休息的曹中柱看到电视新闻后,火速从家里赶到单位。面对如此混乱的场面,他果断地对相关负责人说,接待献血群众的工作由他来处理,派一位同志接待媒体记者。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好消息终于传来,经过市血液中心的紧急调配,病人急需的血及时到位。曹中柱随后又做好热心市民的疏导和解释工作。当一切忙完,时针已指向了深夜。曹中柱认为做人就该讲实话、做实事、行实效。“我们应该做我们该做的事”,这句话是他勇挑重担、务实作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