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吴淞港相关部门获悉,随着二期扩建工程的启动,吴淞港已经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国际邮轮公司将其作为自己的母港,到明年吴淞港有望取代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一大邮轮母港。
吴淞港有望9月改扩建
据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光原介绍,目前吴淞口邮轮码头的客流量为国内第一,占据全国六成左右的市场份额。2013年接靠127艘次邮轮,接待游客63万人次,相较前一年增幅超过一倍。今年,已有216艘次邮轮预定了船期,预计可接待100万人次的游客。而到2015年,吴淞口邮轮码头有望超过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一大邮轮母港。
随着越来越多邮轮停靠以及游客数量的激增,吴淞港空间不足和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缺陷开始显露出来。记者在现场看到,连接港口与陆地的只有一条两车道马路,同时行驶两辆大巴便显得拥挤。客运大楼拥有2.4万平方米的使用面积,但供游客办票、停留休息的空间却十分有限,其中办票大厅不过800平方米。而在两艘邮轮同时靠泊时,一天内就有约1.5万人次需要经由客运大楼进出码头,扩容势在必行。
值得期待的是,扩建工程已经提上日程。按计划,今年8月底完成审批流程后,计划投资6亿元的改扩建工程有望在9月初正式开工。到2016年上半年竣工时,吴淞口邮轮码头将新增两座泊位,可新容纳最高10万及16万吨位的邮轮各一艘,届时码头可供四艘邮轮同时停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靠泊需求。
邮轮城可吃饭购物
除了扩容之外,还需要完善周边配套。记者了解到,根据相关规划,宝山将把吴淞口邮轮码头打造成为一个邮轮城。
宝山区委书记汪泓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希望宝山区的邮轮经济呈现从邮轮码头到邮轮港,再到邮轮城发展的整体概念,而非拘泥于做码头客运,那仅是“人来人往”的低效能产业链。
乘坐邮轮来到上海,下了船却找不到吃饭、购物的地方,这是吴淞港此前面临的尴尬。记者了解到,尽管目前吴淞港在二楼设置了免税店,但营业面积只有200多平方米,提供的货品仅限于烟、酒、化妆品。港口周边,也找不到比较高档的餐饮小吃,游客吃饭成为难题。
这样的尴尬将随着周围配套设施的完善而消散。记者获悉,吴淞口邮轮码头附近一个名为“滨江广场(长江壹号)”的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已经成型,这座广场距离码头步行时间仅15分钟左右,也是未来邮轮码头周边最近的商业项目。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滨江广场的外立面已经初具规模,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本工程是一栋办公、会议、综合服务设施的大楼,总建筑面积为21580平方米。”据陆光原介绍,该广场将作为邮轮港的配套项目,估计今年夏天将对外招商。目前的设想包括引入大型奥特莱斯,借助邮轮港的效应吸引包括邮轮旅客在内的消费者,甚至也计划引进自贸区的部分政策,建立免税商店。与原有的免税店相比,位于滨江广场内的免税店规模至少扩充一倍,引入箱包、服装等货品。同时,引入餐饮小吃,解决游客的吃饭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