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驱蚊产品大战打响弃“胺”投“酯”

  据新华社随着气温升高、各地陆续入夏,花露水、蚊香片等驱蚊产品大量上市。在实现驱蚊效果的同时,它们的安全性如何?相关专家建议,在挑选驱蚊液体产品时,要注意看一下驱蚊成分,最好弃“胺”投“酯”。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袁刚说,盘香和电蚊香燃烧或加热后形成的挥发物质,对人体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能引起头晕、咽喉疼痛等。有些蚊香还添加了有机填料、黏合剂和染料等,燃烧或释放后对人体及环境均有害。

  相比蚊香,驱蚊花露水因携带方便能随时驱蚊,受到很多人喜爱。但袁刚提醒,消费者在挑选驱蚊花露水的时候,应重视驱蚊成分的安全性。

  他介绍说,全球驱蚊液体产品中,驱蚊成分使用最多的是“避蚊胺”和“驱蚊酯”。避蚊胺是“二战”期间由美国军方开发,后来被广泛民用。但科学界对这种驱蚊成分的安全性质疑越来越多,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和加拿大儿童健康机构等已严令限制避蚊胺在儿童产品中的使用。

  袁刚表示,相比避蚊胺,驱蚊酯具有安全性更高、刺激性更小等特点,是驱蚊技术不断进化的产物。美国环境部门的研究报告指出,驱蚊酯虽然是合成产物,但其安全性等同于天然物质,对包括婴儿和儿童在内的所有人群均适用。建议消费者在挑选驱蚊花露水时弃“胺”投“酯”。

  上海家化“六神”品牌高级配方师严敏说,对孕妇、婴儿、皮炎患者等特殊人群,建议按照产品注意事项正确使用花露水。由于花露水含有较高浓度的酒精,贮藏、使用时需避火、避热。      ■何欣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乐活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English Edition
驱蚊产品大战打响弃“胺”投“酯”
八成多发性硬化患者被误诊
野菜虽味美 食用要慎重
“伤不起”的诱惑
视物模糊当心黄斑变性
睡眠打鼾可能危及生命
图片新闻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健康06驱蚊产品大战打响弃“胺”投“酯” 2014-05-31 2 2014年05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