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两幢住宅楼内群租房竟有20余套,这是今年4月底,江浦路街道对信通浦皓苑小区群租状况进行全面排摸时的数据。而最新的排摸结果显示,信通浦皓苑的群租房为0套,这意味着,在街道相关部门和居委会的共同配合下,信通浦皓苑小区群租房实现了100%的整治率。
记者从街道市政科获悉,自5月起的一个多月内,江浦路街道共取缔群租房78户,拆除违法群租房屋512间,拆除违法群租房屋面积9252余平方米,劝退群租住户达636余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在街道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78户群租房中有23户由“二房东”自行整改。
50次通话15次面谈
信通浦皓苑是高层商品房小区,由于地理优势,近两年一直是群租的“重灾区”,群租带来的种种隐患让小区居住环境大打折扣。(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去年10月起,江浦路街道将群租整治列入街道重点工作。
在随后详细排摸中,一个惊人的事实摆在了相关部门面前,涉及14个小区的78套群租房由15个外省籍“二房东”垄断,而且他们还是亲戚或老乡,最多的一个人手里竟有十几套房子。“光靠拆和堵,效果微乎其微。”街道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最有效的方式是做通这15位“二房东”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自行整改。
但是,由于群租房利益可观,“二房东”成为整治群租最难的阻力。居委会、物业、街道和房管部门先后发放整改通知书,居委会干部,物业工作人员,街道市政科、房办、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几次约谈“二房东”,不是不见人影就是“屡教不改”。
“一有时间就给他们打电话,讲群租房的安全隐患,劝说他们自行整改。”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江浦办事处工作人员张林告诉记者,他们不仅高频率给他们打电话,还趁中午休息甚至晚上找到“二房东”的住所,上门宣传群租房的安全问题。
张林回忆说,仅江浦路街道群租房“大户”吴姓男子,他就给他打了50多次电话,上门找了他近15次,最终张姓男子才自觉进行了整改。
通过“攻心”的方式,江浦路街道第一阶段摸底出来的78套群租房中的23套,由“二房东”全部自行整改完毕。然而,依然有些“二房东”抱着侥幸心理。
5月6日、7日两天,街道市政科联合房办、派出所、城管等相关部门,开始了第一次执法行动,拆除宝地东花园、阳明新城两个小区的5户群租房。随后一个月的时间,又对信通浦皓苑、锦丽斯公寓、大花园小区、君欣豪庭等14个小区,开展群租房集中整治行动,共取缔群租房55家。
6月10日清晨6点钟,记者随工作人员来到君欣豪庭小区,21楼的一间二室二厅的房子,被用石膏板、木板隔出了12间大大小小的房间,原本很小的一个卫生间被一块木板隔成了两间,抽水马桶面对面放着,大小不足0.5平方米,仅能容纳一个人坐进去。随后,工作人员将房间内的床垫、简易桌椅全部搬离小区交还“二房东”。
装修材料登记防止群租返潮
10日中午12点左右,江浦路街道市政科接到电话,称上午刚被拆的张姓“二房东”又准备将木板、隔板等装修材料搬进小区。工作人员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给予张姓男子严重警告。
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整治,江浦路街道的群租房得到了明显控制,如何防止群租返潮,后续的预防工作更加重要,为此,他们尝试实施装修材料登记制度,从源头上防止群租房卷土重来,“正常装修都必须到物业登记,我们会要求业主写清楚所用材料和大致数量,如果数量明显超出正常范围,我们就要跟进了解情况。”该负责人说。
记者还从采访中了解到,“群租房”又出现新现象:打地铺。据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居民反映锦丽斯公寓一处房间,每天进进出出很多人,街道相关部门随即上门查看,发现二室二厅的房子住着10余人,都是采用打地铺的形式。该负责人表示,街道还将通过约谈业主,劝导其与“二房东”解除合约,杜绝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