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少混账政策假借“加分”之名

  ■邓海建

  这几天,各省的高考志愿填报陆续进入尾声,不过福建闽侯县上街镇很多农村考生和家长却非常焦虑。因为,这些考生今年享受不到降20分录取的政策了,而在过去12年,因为这项优惠政策,许多考生上了大学。

  用“只做不说”的高考加分来顺畅地推进当地大学城征地,这样的土政策竟能一做就是12年,这算是拍案惊奇吗?现如今骑虎难下——取消则导致民怨沸反盈天,不取消则违法昭然,可当年,这究竟是谁的主意,谁又在坐视不管,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何以在敏感的加分问题上,如此睁只眼闭只眼呢?

  拿土地来换高考加分,有了这个筹码,征地问题就平缓多了:农家的孩子,哪个不把读大学视为天大的事,20分的降分录取政策,又能把全省多少考生轻飘飘甩在身后?按照这个逻辑,但凡难事怪事不平事,都可以祭出高考加分或降分录取的奇招来缓冲。如此一来,行政之手就轻松多了,征地成本也就被轻松稀释了,可谓省钱省力又省心。

  从2002年起,每年高考报名结束,闽侯县教育局便会以政府名义打报告,请求继续执行加分办法。据说流程是这样的:“报告让领导签一下,请某厅长、请高招办某某继续执行,简单签一下,用复印件传给我们(地方教育局),我们拿到复印件就可以去做,这也等于是口头答应我们去做,没有正式的文件批下来。”一言以蔽之,谁都知道这样的操作是违法违规的,也知道没法拿出正式文件来“遵照执行”,但基于某种潜规则,每年都有人打报告,继而签名背书。

  不久前,辽宁本溪高级中学1000多名高考生中有87名体优生获高考加分资格一事引发举国关注,6月30日晚,教育部在官方网站发布通报,强调严厉打击高考加分资格造假。

  无独有偶,7月2日《东方早报》报道称,前些天,河南汝州市发布公告称,凡属2014年被评为汝州市星级文明村的毕业生,在这次事业单位和教师招聘中,笔试总分加1分。汝州市人社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这一政策有失公平,但它是由市委和市政府领导决定的。

  高考或者公考,关乎社会阶层的公平有序流动,是社会公平的底线之策。一切在底线上开口子的行为,看似便利了政策推进,比如征地、比如文明村评比,但这种慷公平正义之慨的拍脑袋决策,不过是饮鸩止渴而已:一方面,它伤害了制度设计的程序正义,不过是政策上的“拆东墙补西墙”;另一方面,它让人生竞技的裸分PK变成各种“附加技”的操演,加分越多,公平缺口越大,权力长袖善舞的空间越是广阔。

  公考或者高考,地方有什么资格随意加分?各种狮子大开口的加分或降分录取政策,除了清理,恐怕更该雷霆问责了。(来源:中国青年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特刊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永远捍卫抗战历史的尊严
言论观点
回头,再看一眼灯塔
多少混账政策假借“加分”之名
我来讲两吨
不授予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称号应成通例
杨浦时报评论05多少混账政策假借“加分”之名 2014-07-08 2 2014年07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