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浦路街道启动援助社区精神残障患者服务平台
引入第三方 补强社区康复资源

  ■记者 陈玲

  本报讯9月4日上午,“心灵护航”江浦路街道(社区)精神残障患者服务平台启动。该项目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长宁区心理咨询协会提供专业服务。20余名易肇事肇祸患者及其家庭将从中获益。

  今年年初,区综治办下发《关于搭建社区服务管理平台,帮助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的相关建议》,倡导建立“社区精神残障患者服务管理平台”,旨在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加强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服务管理。江浦成为首批试点社区。

  由于该群体患者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家属一方面要付出大量金钱与精力进行看护,另一方面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位易肇事肇祸患者家属在启动仪式上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孩子患病十几年,最痛苦的是他和妻子,“这么多年,亲戚朋友疏远了,那些异样的眼光让我们都不愿与人交往,只想着尝试一切办法让儿子能够病情稳定。”对于街道建立的精神残障患者服务平台,他认为,照顾孩子需要专业指导,自己也亟需“喘息服务”。

  据了解,江浦路街道建有社区康复性质的“阳光心园”,然而由于资源有限,阳光心园仅接收部分病情稳定的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精神残障患者只能居家看护,家属势必会承受多种压力。为此,街道尝试引入社会第三方专业力量补强精神卫生资源。

  今年6月13日,街道与长宁区心理咨询师协会签订合约,通过两个多月的排摸调查,长宁区心理咨询协会确定了项目实施计划。为精神残障人士及其家属提供精神状态和心理测试,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与个体干预方案,为街道建立精神残障病患顽症规范的健康档案;开展精神疾病、心理危机干预、法律法规及康复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讲座;定期为亲友协会的家庭成员开设座谈会、沙龙活动以及定期家访等。

  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平台建设,真正将平台打造成为“民生工程”,以充分体现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和“心系全社会”的强烈人文关怀,也为深化、拓展本区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群众路线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专题·教育
   第06版:民生·社会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引入第三方 补强社区康复资源
《烈火雄兵》展示消防兵形象
简装月饼销售额首超礼盒装
居民在家门口了解服务信息
首推200辆公益自行车
纪录片主角奋战旧改一线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引入第三方 补强社区康复资源 2014-09-11 2 2014年09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