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唐调吟诵古诗文》光碟首发,专家表示:
期待将吟诵引入语文课堂

  ■记者 陈玲

  本报讯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0月21日,在《唐调吟诵古诗文》光碟首发式暨唐调吟诵与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开鲁新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抑扬顿挫吟诵着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近年来,在一批专家学者的推动下,“唐调吟诵古诗文”逐步受到重视。

  “唐调”全称是“唐蔚芝先生读文法”,是我国众多吟诵调中的一种,它前承桐城派,后因唐文治(蔚芝)先生研习、集成和推广而得以流传至今。唐文治曾任上海高等实业学校(原名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前身)监督,1920年创办无锡国学专修馆。他创立的“唐调”读诗、词、文章皆可,极富音乐性。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与朗诵不同,吟诵带有曲调,曲子的高低起伏和字的平仄密切相关,因而悠扬婉转。2006年,本区将吟诵这种读书方法首先引入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开设《古诗词的学与教》课程;2009年,由语文特级教师杨先国为主持人的“本色语文”工作室成立,正式将吟诵作为研究与教学内容;2010年,将诗文吟诵列为杨浦区教师教育的单独课程,课程名称为“唐调流声”。

  相关数据显示,从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本区共开设10个培训班,已有300余名教师接受了“唐调吟诵古诗文”课程培训。

  此次发布的《唐调吟诵古诗文》光碟收录的138首古诗文全部由本区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教师吟诵。目前,已经下发至本区绝大部分中小学、幼儿园。

  专家表示,《唐调吟诵古诗文》光碟的发布,是为了进一步推广以及普及“唐调吟诵”,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将“唐调吟诵”引进语文课堂,以期使语文教学有所进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触觉地图助盲人出行更便捷
期待将吟诵引入语文课堂
新一届“科技启明星”将诞生
义诊“线上线下”服务居民
探索中小微企业发展之路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期待将吟诵引入语文课堂 2014-10-23 2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