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工作臂膀 为侨服务“接地气”
四平路街道创建“暖侨敬老行动”示范社区

  ■记者 毛信慧

  本报讯 关爱员上门与老人聊天谈心;全科医师定期到家中访视老人;老人可参加读书、红歌、英语、京剧等多个社团;定期组织端午、中秋、集体祝寿、出游等联谊活动,让老人结伴共享节庆氛围……侨界老年人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如今在四平路社区随处可见。

  为加强对侨界特殊群体的救助,四平路街道正率先创建国务院侨办“暖侨敬老行动”示范社区。据悉,“暖侨敬老行动”以老年归侨侨眷中的“空巢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老年归侨侨眷、独自回国长期居留养老的华侨和外籍华人为对象,依托社区,在保障其享受各项社会保障和帮扶优待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精神关怀活动,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和文化生活需求。

  “我上周刚和远在新加坡的女儿通过电话”,美国归侨王晓东高兴地和街道侨务社工说,“让她放心,我一切都好”。几年前,回国养老的王晓东还和其他侨界留守老人一样,生活圈狭小,晚年生活相对单调。“有一天,街道找到我,邀我和其他侨界老人一起去崇明踏青。”回家后,感慨崇明岛巨大变化的王晓东兴奋地写下《三去崇明岛》。此后,王晓东便常常给社区报投稿,还喜欢给社区其他侨界朋友讲旅行时遇到的趣事。由于王晓东曾去过许多国家,女儿又在大使馆工作,不少社区居民都喜欢听他分享旅行“攻略”。

  街道侨务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侨界老人家庭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特殊性,需要有针对性地为这类群体开展服务,目前街道为侨界老人提供的特色服务包括走访慰问、组织联谊、生活服务、亲情陪伴、医疗保健、文化活动等。

  此外,街道鼓励侨界老人参与社区管理,发挥在社区中的主人翁作用。在今年杨浦区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期间,四平路社区的老年归侨侨眷共拍摄照片千余张,把社区不文明现象反馈给街道相关部门,并督促其整改;上下班高峰时,作为志愿者在交通要道口宣传文明出行;解决社区矛盾时,跟随街道干部一起上门对上访居民进行疏导劝说;积极参与社会救助,为困难学生捐资助学。在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中,早期归侨曾汉静、90弄居民区书记谢凤妹等不少侨界人士感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得到了体现。

  四平路社区现有归侨65人(早期归侨37人),侨眷1094人,归侨侨眷约占常住人口的4%,其中“空巢”老年归侨侨眷251人,生活特殊困难的老年归侨侨眷131人,独自回国长期居留养老的华侨、外籍华人15人。

  近年来,四平路街道按照“整合资源、拓展平台、加强服务”的工作思路,积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大力推进“侨之家”建设,延伸侨务工作臂膀,做到为侨服务“接地气”,推动形成“1+23+X”(街道、居民区、企业)的“侨之家”服务管理模式。由于侨务工作突出,街道被评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

  据悉,今年街道将在“明星社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老年归侨侨眷的生活保障、日常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帮扶力度,免除海外亲属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凝聚海内外侨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人大代表专刊·第七期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延伸工作臂膀 为侨服务“接地气”
更好利用各自资源服务居民
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图片新闻
周末带足装备去上自然课
公民警校安全防范教育进社区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延伸工作臂膀 为侨服务“接地气” 2014-10-28 2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