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登义,是平凉路街道司法所的人民调解员,从2006年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人民调解员、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杨浦区5星级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2012年6月,平凉路街道司法所以上海市优秀人民调解员韦登义的名义成立了“老韦调解室”,进驻旧改基地专门调解居民家庭内部纠纷。老韦就是这基地上的“老娘舅”。
4年来,老韦早出晚归,全年无休,积极为解决社区动拆迁居民家庭纠纷而东行西走,调解各类房屋征收纠纷1300余起,成功率达到99%。
最后的调解协议书
2月1日,上海市司法局召开工作会议,会上公开表彰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十大标兵个人。可站到台上领奖的却只有9位同志,会议印发的表彰决定上,有一人的名字做了特殊的标记……
他,就是韦登义。1月21日晚9点15分,老韦从杨树浦路640号旧改征收基地下班回家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辆公交车飞速驶来,重重地撞向了他,他头部受到重创,人也远远地飞了出去。经抢救无效,老韦不幸离世。
据平凉4、5街坊旧改征收基地的经办人李国强回忆,那天晚上因居民征收补偿款谈不拢,临时打电话把老韦叫回基地进行调解。“差不多谈了2、3个小时,一直谈到快下班才调解成功。”李国强说,老韦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将所有调解手续都弄好,还将满地的烟头扫干净,才关上工作室的门回家。
但谁也没想到,意外就这样发生了。“老韦出事了……”这个消息传到基地时,同事们都不敢相信,那份调解协议书竟是老韦最后的调解协议书。
老韦心中的一本账
翻开老韦桌子上的那本日记,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了来访对象的家庭现状、诉求意愿和想达到目的的真实意思表示的谈话记录。
但是,当调解员,韦登义是半路出家。1952年出生的他,原来是杨浦机械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十多年前,老单位倒闭,老韦也成了协保人员。2006年,他通过考试成为杨浦区社区党务工作者,次年3月来到平凉路街道司法所工作。
在同事眼里,老韦对学习十分热爱,熟悉掌握法律知识,对动迁政策更是熟记于心。他每次调解前必须做足功课,事先对调解双方的情况进行了解,知道双方的基本诉求,矛盾纠结点所在,为调解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按照老韦的说法“要打有准备的仗”。
面对家庭矛盾纠纷中情绪激动及对政策不理解的居民,老韦总是耐心听完对方的诉求,并从法律、道理、亲情上给他们讲道理,不厌其烦地为当事人开导。遇到家庭矛盾严重且不易形成统一意见时,老韦会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别与多方当事人进行约谈,有时甚至进行十几次来回调解。为了解决矛盾,秉持自己心中的正义,老韦也曾对家庭矛盾中的“不孝子孙”破口大骂。虽然这样的性格并非人人喜欢,但为老韦赢得“公正严明”的美誉。
老韦曾经说过:“要想牵起对立双方、多方的手,让他们握手言和,我必须做到态度和蔼,话语朴实,像家人一样能聆听他们的过往恩怨,洞察出产生问题的症结,然后要不偏袒,站在中立的角度客观地帮助分析问题,利用掌握的法律知识,耐心地解决问题。”
“我们的事他都会管到底”
“征收的事情我们信得过他(韦登义),他会一竿子到底。”这是旧改基地上所有需要调解居民的心里话。
经办人钱金凤回忆起一次调解,一户居民已经签约,在搬迁后因分钱不均而闹得家人翻脸。“老韦知道这个事情后,跟他们聊了一上午,甚至连中饭也没吃。”钱金凤说,“居民签约都已经搬走了,后面的事情我们已经没必要介入了,但是老韦不是这样想,不是今天调解好了就不管后面的事情,他会一竿子管到底。那天调解成功了,我看他脸红通通的,居民满意了,他可开心了。”
搭平台调解家庭矛盾的例子在老韦这里,每天都有十来场。他每天从早上9点忙到晚上9点,为解决居民家庭矛盾纠纷在平凉4、5街坊2个基地来回穿梭,经常中饭、晚饭都没有时间吃,甚至放弃了节假日。
“踏踏实实做事”是所有和老韦接触过的人对他的印象。老韦专业认真的工作态度,耐心细心的工作作风、高超的调解技巧受到区有关部门、街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自从老韦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共收到表扬信10封、锦旗15面。
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看到他们成功签约是我最开心的时光了”。全年无休、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的老韦从来不提自己的事情:儿子刚上班、岳父去世、爱人被诊断出罹患癌症,而每当妻子需要去看病的日子,都是凌晨赶去医院挂号……
大家都劝他注意劳逸结合,保重身体,老韦却摆摆手说:“街道旧改分指挥部领导这样信任我,我怎么也要对得起这块工作室招牌呀,只要被征收房屋的居民需要,我会无怨无悔。”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件事情。韦登义一家原来住在杨树浦路,2014年下半年也成了“动迁对象”,而且第一批签约了。可是在摇号选房时,老韦因第二轮选房号过于靠后,使得老伴原先相中的那套房源被其他居民选掉,老伴心里不开心,让老韦去找领导帮帮忙。
面对老伴的唠叨,老韦耐心地开导起来:“阳光拆迁,政策一竿子到底。我是在拆迁中做调解工作,自己更要以身作则,不能让党的政策落为空话,摇号选房所有程序没有错,有多少双眼睛盯牢我,我不可能给领导出难题。”
没有休息时间,难以顾家,对这个家,老韦有一份亏欠。每天早晨6点多就早早起床准备一天的调解工作,上午9点到晚上9点,在两个基地忙于人民调解,有时为调解一户家庭矛盾,工作直到深夜才能回家是常事,即使晚上回到家中,还要整理归档调解资料。在一次采访中,老韦袒露心声:“等哪天拆迁结束了,一定好好陪家人。”
记者手记
老韦不畏“清官难断家务事”之难,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社区和谐稳定默默奉献着,为旧区改造的动迁工作付出汗水和辛劳,他的工作饱含了社区居民的家长里短,也关乎着社区居民的喜怒哀乐,他是社区基层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