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特刊·小巷总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话乓乓响 走路脚生风 雷厉风行 敢碰硬钉子
吴美娟:“刮辣松脆”的居民区书记

  ■刘毅 朱良城 文/摄

  去年,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为主题的市委“一号课题”全面落地。身处社区的“小巷总理”始终站在最前列,直面百姓,服务群众。他们当好做实社会管理的“领头雁”,做强社区服务的“带头人”,做好民生实事的“热心人”。他们雷厉风行、刮辣松脆;他们善解难题,几十年如一日造福百姓;他们敢于攻坚,奋战在寒潮、拆违、旧改的第一线;他们无私奉献,在禁燃禁放面前挺身而出……本报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向默默耕耘的“小巷总理”致敬,以此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吴美娟这个名字,尤其是杨浦居民一定不陌生。她有着很明显的个人风格:走起路来脚下生风,说起话来喉咙乓乓响;为人爽气利落,做事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她的“头衔”还不少:她是韩正书记口中的“刮辣松脆书记”,她是居民记忆中的“黄鱼车书记”,她也是为数不多的“小巷总理”;她为人热心,从不躲事怕事,特别擅长对付“疑难杂症”,投身社区工作19年如一日,她就是殷行社区北新村片党委书记——吴美娟。

  当年黄鱼车上的“女汉子” 

  1956年生的吴美娟,40岁那年从建工集团下属企业考到殷行街道,成为一名社区专职干部,从一两千元的企业职位到连一张靠背椅也没有的居委会干部,每月领取700多元的津贴。有一次老同事询问她在新单位的收入,她笑着说:“钞票很多!”

  那时她也是留着一头利落短发,每天短袖长裤,小包斜挎,腾出双手迈步,说话间就走出大老远,由于以前的工作总是“跟男人打交道”,造就了她“女汉子”的风格。

  闸一和开鲁四村的居民至今仍记得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中年妇女骑着一辆黄鱼车,有时车上还坐着个小男孩。每天早晚都在小区里转悠,逢人就热情地打招呼,一面监督小区环境卫生,一面与居民拉家常,听他们反映问题。有时黄鱼车出故障,她下车卷起袖管自己修。

  “比如车子掉链,我两分钟就能修好!”吴美娟仍清楚记得当年的情形。那时儿子尚年幼,早晚要接送。由于不会骑自行车,就买了一辆后面可以坐小孩的三轮车,后来三轮车被偷了,她又买了一辆黄鱼车,一天绝大多数时间就骑着车办公。在当年交通不便的中原地区,黄鱼车可帮了大忙。有一次,一户居民家中的老人急着看病,吴美娟挺身而出,踩车黄鱼车将老人送到医院。

  如今,吴美娟在社区已工作了19个年头,担任过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党员服务中心负责人等工作,现为殷行社区北新村片党委书记。

  今年市“两会”期间,寒潮来袭致吴美娟家在内的多个居民区水管爆裂,她无法刷牙洗脸,就顶着隔夜面孔参加“两会”。会上,她用标志性的大嗓门,以最平实的语言将居民“呼声”反映出来,市委书记韩正评价她的发言——“刮辣松脆”,她也因此有了“刮辣松脆书记”的外号。

  有副不怕麻烦事的“热心肠”

  吴美娟不仅说话语速快,做事节奏也快。闸一居民区副书记王琴记得,有一次电视台要专访吴美娟,做一个时长4分钟的报道,预计采访一整天,甚至是两天时间。吴书记发话了:半天!“后来,记者就跟着吴书记跑,又是关心水管爆裂导致的居民用水问题,又是检查春节前居民区烟花禁放措施,半天下来,记者需要的素材全部收集好了……”作为“小徒弟”的王琴当时全程跟在吴美娟身后,直呼“要得盲肠炎”。电视台的记者感慨:“你们吴书记真的是刮辣松脆!”

  吴美娟更把她“刮辣松脆”的风格,恰当地用在了为居民办事上。

  闸殷路81弄和闸一居民区常住人口约有5000多人,曾因公交线路较少的问题,导致居民出行不便。“2013年底、2014年初,居民区附近没有直达地铁10号线的公交线路,到市中心一带上班的年轻人往往选择坐‘黑车’到地铁站。”时任闸殷路81弄居委会主任的潘金凤曾一度为此头疼。

  当时恰逢区人大会议召开,吴美娟当即把这件事带到了会上,并得到了高度重视。此事很快提上日程,在多方协调下,相关部门为“81弄”和“闸一”居民区的群众专门开通了一辆高峰车1228路,缓解了大家的出行压力。

  “别人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反倒总是很乐意去帮人。”潘金凤说,一次,一位居民因病住院并产生了医疗纠纷。这种情况,一般人很少会“惹事上身”,而吴美娟了解情况后,几次三番跑到医院,从中协调,这才慢慢解开僵局。前几年,潘金凤因女儿患病,四处寻医,吴美娟得知后也积极为她找医生,并宽慰她,潘金凤至今对此心怀感激。

  善于借力解决“疑难杂症”

  在不少居委会干部眼中,吴美娟从不怕事,并有一套化解矛盾的本事。闸一居民区的谢书记记得,吴美娟投身社区工作的第一站就是闸一居民区,“她当时主管民政工作,居民反映有人在绿化带种菜。”事情虽小,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初来乍到的吴美娟没有置身事外,冲在了前面,通过不断地找当事人聊天、做工作,硬是把“菜地”移除了。

  区里搞“双创”,闸一居民区也有不少“硬钉子”。“有一辆停放多年的‘僵尸车’,还有几处十多年的违章建筑,还有几处绿化带成了个别居民的‘私人菜园’……”要处理这些事就必然会触及到当事人的直接利益,“不碰它”又会给小区乃至杨浦的环境和形象带来影响。提及这些事,闸一居委会主任俞兰娟仍感到棘手,“当时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收效甚微。就在大家手足无措的时候,吴美娟凭借自己的经验,一点点地将原本棘手的问题“磨圆”了。“她经常提醒我们,不要激化矛盾,要耐心、讲方法。有时我们解决不了的事,她就私下向居民打招呼。”俞兰娟说,在吴美娟的助力下,他们找到当事居民的家人、熟悉的邻居,请他们出面旁敲侧击地帮忙劝导。

  在居民的“帮衬”下,“僵尸车”消失了,违章建筑、“菜园”也移除了。“双创”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当居委会向居民们表达感谢时,居民们的话令俞兰娟印象深刻,“他们说:‘是吴美娟要我们帮帮居委’。”

  有居民“撑腰”,吴美娟身板儿挺得更直了。“现在很多居民看到她,不叫她书记,而是亲切地直呼其名。你帮居民做事,居民就会帮你说话,这是良性循环。”

  凡事平常心 把社区工作当“家事”

  自1996年从企业转岗到殷行街道闸殷路第一居民区任专职干部, 吴美娟并先后在开鲁四村居委会、开鲁片、殷行街道党员服务中心、殷行北新村片工作。凭借独特的带队技巧,她总是被安排到最困难的地方。吴美娟多次被评为杨浦区和殷行街道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居委会主任,两次获评上海市劳动模范,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而“光环”之下的吴美娟,更像是大家身边的一位亲切、能干的老大姐。“到闸一之前,我只知道殷行有个市人大代表叫吴美娟。”去年11月,王琴来到闸一居民区任副书记。刚开始她习惯性地把吴美娟放在“领导的位置”,可逐渐熟悉后,她看到了吴美娟更真实的一面。“她做了那么多事,但不会有一点居功自傲,在我们面前也不以前辈自居,她任何时候都是有一说一,很实在,跟她待在一起很舒服。” 

  王琴还记得,她一开始来到新环境有些不适应,面对街道试点项目的艰巨任务,感到压力很大。“当时很茫然,有点手足无措。”王琴说,吴美娟得知后开导她说:“有些事,你不把它当件事,它就不是个事。无论天大的事,都要学会吃得下,睡得着。”

  凡事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就是吴美娟无论是面对繁重的工作,还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亦或是身上的各种头衔,都如鱼得水的“秘密武器”。王琴感慨说,在吴美娟的影响下,她现在也学着把很多事情看开了。

  对吴美娟来说,为社区居民办事不仅是一份工作,还是自己的“家事”。为了把这个“家”打理得更好,如今的吴美娟愈加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她为每个年轻干部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对症下药”,助他们成长,为社区工作融入更多“新鲜血液”。“吴书记总是给我们很多锻炼的机会,她发现我们身上的问题总是直接指出来,有时还会严厉批评。她说的话很实在,也很真诚,是切切实实为了我们好。”王琴笑着说,“谁要是被她批评了,也觉得开心!”

  一股“刮辣松脆”风潮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社区干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小巷总理
   第03版:补短板·交通大整治
   第04版:要闻·综合
   第05版:城事·三区
   第06版:民生·社会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吴美娟:“刮辣松脆”的居民区书记
杨浦时报特刊·小巷总理02吴美娟:“刮辣松脆”的居民区书记 2016-04-12 2 2016年04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