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特刊·薄弱地区整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区集中力量开展重点薄弱地区综合整治,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拆违拆出了面貌 拆出了老百姓的支持
▲整治后的军工路2844号
▲整治后的7424厂
▲整治后的东凤三小区
▲整治中的军工路1300号
▲整治中的国定东路

  ■张维维   毛信慧   周琳   杨晓梅   刘毅   朱良城

  今年年初,本区确定了“14+16”个重点薄弱地区综合治理工作,其中包括了“三合一”场所、违法搭建、乱停车、跨门营业等安全隐患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诸多问题。截至目前,整治成效显著,已达到摘牌标准的地区有四平路1028弄;军工路2844号;靖宇东路永吉路;双阳路(周家嘴路至长阳路);霍山路873号;延吉中路双阳路路口;控江路隆昌路路口。基本达到摘牌标准有阳浦汽配城;军工路801-803号废品收购站;军工路3950号。

  部门联动 多方协作 “三合一”彻底清除

  去年底,“12·2”嫩原粮油市场火灾的发生再一次拉响了“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的警钟。去年夏天,区委、区政府就明确要求由五角场街道牵头,1个月内将7424厂地块的嫩原粮油市场、方中圆建材市场“三合一”现象彻底整治,严守市场内不能住人的底线,得以避免了火灾发生时的人员伤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出现了不少将人员住宿与加工、生产、仓储、经营等场所混合的场所,被称为“三合一”场所。它们没有严格的防火分隔,消防设施不健全,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嫩原粮油市场和方中圆建材市场是紧挨着的两个市场,平时出入的人员车辆混杂,店铺内消防设施老旧。五角场街道与区拆违办、房管、公安、规土、卫计委、市场监管、绿化市容等部门形成联动,对嫩原粮油市场和方中圆建材市场等重点区域进行“三合一”场所整治,共清退“三合一”房屋133间,居住人员346人。以处理“12·2”火灾事故善后事宜为抓手,清退300余家小商户,加速完成嫩原粮油市场和方中圆建材市场关闭工作。今年3月底完成了嫩原和方中圆市场关闭工作。

  同样存在“三合一”现象的场所还有军工路2844号地块,占地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由于多年失管,该地块上脏乱差现象严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整治前,该地块有7间门面房,分别经营水产销售、小餐饮和汽车维修及废品收购。门店破旧,跨门经营时有发生,内部管理混乱,易燃品多,堆积无序。其中有危棚简屋59间均对外出租,租住达60余人,超负荷用电,擅自改动水管、煤气管道、排污管道等乱象屡见不鲜。

  在有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殷行街道经过15天7轮谈判后,成功在时间节点前拆除该地块上的违法建筑,打赢了这场拆违“闪电战”。为了巩固整治成效,在区绿化市容局的有力支持下,街道将加快军工路2844号拆后空置闲地的改造利用和提质建设,努力把军工路2844号地块这个曾经的市容环境“洼地”,打造成了军工路车辆进入殷行的一扇美丽“窗口”。

  敢啃硬骨头 从一户户拆到成片成片拆

  虬江区域占地面积达2.13平方公里,主要由部队单位、工业园区、企业单位、居民私房、居民小区组成。五角场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地区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性大、厂房仓储多、经营业态差,市容环境、安全生产、“三合一”场所、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存在隐患,一直是市容管理的难点。

  为此,五角场镇对200多家企业“清单式告知,多次上门发动,约谈主要领导”,同时会同各职能部门出动900余人次,对厂区进行集中整治:清理垃圾850余吨、“僵尸车”11辆,清理跨门营业7处,拆除户外灯箱、广告牌43块,粉刷立面1200平方米。

  补短板不仅要补“面子”更要补“里子”,在有所作为、敢于担当中补上管理缺位,针对拒不自拆且严重影响安全和市容环境的违法建筑,五角场镇展开了全面攻坚拆违。

  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立即代履行”的模式应运而生,6个工作日,拆除违建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并实现了“无赔付、无涉访、无涉诉”。截至目前,虬江地区共拆违近2.1万平方米,其中军工路1300号共拆除违建近1.4万平方米。

  所谓防患于未然,今年薄弱地区整治工作不但强调责任的落实,还要求提高担当意识,各街镇要敢于自我“揭短”,认真查找薄弱地区。

  控江路街道辖区内保障型、改善型房屋居多,因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为改善居住条件而私自违法搭建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些违法搭建不仅占用生命通道、小区绿地,严重破坏房屋结构,还给防火、防盗和防高空坠落等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小区变美了”,居民群众从开始的抵触、观望,到整治后的拍手称赞。2014年以来,街道抓住整治“四大顽症”契机,在“东凤三”、控江四村、凤南新村等地开展了以居民小区为单位的违法建筑整体拔点和综合整治工作。2014至2015年,街道共拆除小区违法搭建2195间,2.8万平方米,接近街道全部存量违建的三分之一。

  “东凤三”是周边区域中违法搭建历史存量最多、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小区之一。房价涨得太快,但改善居住的需求又摆在了面前。许多人就动起了“小脑筋”,自己拓展“小天地”。这些建筑被形象地称为“顶上插角、地上伸脚、前胸贴后背”,成为该小区最大的安全隐患。

  街道办事处主任何劲松告诉记者,拆违工作刚启动时居民的抵触情绪强烈,认为政府的拆违行动“动了自己的蛋糕”。得不到居民的配合,拆违工作举步维艰。在新一轮重点薄弱地区整治中,区委、区政府特别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担当,补短板要找“真短板”,要敢啃“硬骨头”,凝心聚力抓推进。

  于是,街道决定从党员、干部开始着手,党员和居委会干部不但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还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自己家有违建的就要带头自行拆除,”何劲松说道,拆违工作要求居委会干部、党员率先带头查找自身问题,对所有拆违对象都一视同仁,统一标准,绝不开一个口子。组织动员社区数百户党员家庭主动亮身份、定承诺,带头拆违。万事开头难,开始是一户一户地拆,逐渐居民发现身边的氛围改变了,变成了成片成片地拆,最终98%违法搭建都由居民自觉拆除或帮助拆除。

  拆掉安全隐患 换来发展空间

  整治好的标准是什么?整治好了要怎么办?针对每个地区和不同问题,各街道(镇)结合实际,制订相应的目标和标准,并且细化责任落实。不但要在整治环节中下功夫,在整治结束后,该地区的长效管理和长远规划也应该纳入到整体方案中一起考量。

  为了防止违法建筑回潮,控江路街道充分发挥“违建”房屋交易注记、物业门岗管理等手段的综合效用。小区门卫一旦发现疑似“违建”建材运进小区,就要第一时间通知居委会干部,由下而上打通信息渠道,便于进一步管理,提前做好“违建”的防控工作。

  根据区重点薄弱地区综合治理工作的下一步要求,综合整治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摘去“重点薄弱地区”的帽子,更要凸显常态长效,形成机制,促使这些地区转型,把“短板”变成“亮点”,令老百姓真正满意。

  在拆除违法建筑,清退“三合一”住户后,军工路2844号种上了绿化草坪,为市容环境增添了一抹亮色。关闭后的嫩原粮油市场、方中圆建材市场也将迎来华丽转身,变成科技园区。今年以来,五角场街道已集中力量拆除国定东路等多处违法建筑,拆除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为杨浦规划建设的国定东路创业一条街扫清了障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薄弱地区整治
   第04版:补短板·交通大整治
拆违拆出了面貌 拆出了老百姓的支持
杨浦时报特刊·薄弱地区整治02拆违拆出了面貌 拆出了老百姓的支持 2016-04-14 2 2016年04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