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补短版·交通大整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交警多方联动缓解红房子医院周边交通拥堵——
内外同步循环打通交通“动脉”

  ■记者 周琳 文/摄  

  本报讯 医院附近行车难、停车难,历来是个困扰市民、院方和交通部门的难题。为补上这一短板,杨浦交警通过深入调研,对辖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杨浦院区周边道路进行“问诊”,并通过内外同步“循环”打通交通“动脉”,有效缓解了医院及周边的交通拥堵难题。

  先天不足交通状况堪忧

  “红房子”医院杨浦院区周边由沈阳路、杭州路、眉州路和一条防汛通道环绕而成,交通干道因先天不足,均为通行能力欠佳的小马路。

  医院东侧并不宽阔的眉州路,曾经是小商贩乱设摊和商铺跨门营业的集中区域,而这一路段,不仅是前来红房子医院就诊的患者主要交通道路,还是上杨浦大桥高架往浦东方向通行的重要通道,乱停车、乱行车导致眉州路“肠梗塞”现象十分普遍;医院北侧的沈阳路正门口,距杭州路第一小学正门仅数十米远,每到上下学高峰,接送孩子的车辆经过红房子医院门口,让原本就拥挤的交通“雪上加霜”。

  据院方介绍,从2009年底开始运营以来,医院的就诊患者日益增长,目前每天的门诊量保持在2000至2500人次左右,日停车需求近千辆。医院内部约有230个停车位,但职工自驾车辆就占去了大半;医院周边虽有道路临时停车泊位40个,但对每天的停车需求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显然,“小马路”的承载量远远不能满足“大医院”的日常需求。尤其是每天上午就诊的高峰时段,进不了医院的车辆在沈阳路上排队等候,不仅造成道路交通拥堵,部分等待不及的驾驶员还长时间按喇叭鸣笛,噪音扰民现象时有发生。

  院外 “单循环”疏通“大动脉”

  为有效缓解“红房子”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杨浦交警联合院方和大桥街道,共同协商对周边道路规划进行整治和优化,在清理乱设摊、乱停车等乱象后,将原本双向通行的沈阳路改成单向通行,使“红房子”医院周边交通沿沈阳路——兰州河防汛通道——杭州路——眉州路“单循环”环绕,避免了因车辆交会造成的拥堵。

  在此基础上,区交警部门指导院方调整医院1号、2号出入口,将社会车辆入口与医院职工车辆入口分开,从而减少了社会车辆进院排队等候的时间,大大缓解了原本的交通拥堵问题。

  日常工作中,杨浦交警还会同派出所、交通等执法部门将红房子医院周边机动车乱停放、“黑车”违停候客等作为执法重点,连续开展高频次、常态化的集中整治。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的日常管控,区交警部门在医院周边的沈阳路、眉州路架设了数套拍摄违停的“电子警察”,并运用“视频巡控+实兵巡查”的手段,加强对医院周边道路的管控,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拥堵的各类突发问题。

  4月14日上午8时许,记者在沈阳路看到,虽然正值“红房子”医院就诊高峰和杭州路第一小学上学高峰,但道路通行顺畅,没有医院周边常见的拥堵现象。区交警支队一中队中队长陈晖正带领几名交警在现场执法,对机动车乱鸣号等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整治之前,周围的居民曾投诉出行不便、噪音太大;整治之后,拥堵现象大为缓解,但短促鸣号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陈晖说,结合近期的大整治行动,区交警部门加装了电子自动抓拍设备,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医院周边的机动车乱鸣号、违法停车、三轮车违法载客等现象开展整治,从3月25日至今,共处理违法行为1500多起,有效打击了医院周边的交通违法行为。

  院内“单循环”疏通“毛细血管”

  近两年,随着“红房子”医院门诊量剧增,尤其患者中有多数是行动不便的孕、产妇,院内的通行秩序和通行安全成了大问题。杨浦交警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协调院方对医院内部交通组织进行优化,争取“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挖掘内部资源潜力,科学管理缓解院内行车难。

  “在院内实行单向循环交通,利用隔离设施将内部通道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实施人车分流,并开辟了出租车临时上下客点,使医院内部通行秩序得到了改善。”4月18日上午,“红房子”医院院长姜桦介绍说,在区交警部门的建议下,医院将车辆进出门禁调整至院内距大门60米处,并改造成车辆自动识别系统,提高了车辆进出医院的速度。

  区交警支队勤务科科长荆睿表示,通过对医院周边道路和医院内部道路的改造,实现了一内一外两个单向通行的“循环”,目前医院附近的拥堵已经得到明显缓解。“早高峰时段驾车从周边主干道进入医院大门的平均行驶时间,已经从之前的20多分钟缩短到5分钟以内。”

  多措并举增车位解决停车难 

  相关统计显示,“红房子”医院日停车需求近千辆,但医院最初只有约200个停车位,其中大部分被职工自驾车辆占去,造成停车位严重不足。

  “我们医院是妇产科医院,情况比较特殊,开车来看病的病人比例很高。”姜桦说,无法停车让患者的就诊过程十分不便,挖掘潜力增加停车位迫在眉睫。

  去年,“红房子”医院加大资金投入升级硬件设施,积极扩充停车位,新建成了地下车库和4个立体停车库,将停车位的数量提升到400个左右,有效缓解了院内停车压力,基本满足了就诊患者的停车需求。

  为鼓励职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将更多的停车位让给就诊患者,“红房子”医院于今年年初开始实行“两高”制度,即医院给职工提供“极高”的交通补贴,同时对职工征收“极高”的停车费。据姜桦介绍,从今年开始,职工缴纳的停车费在原先基础上提高了5倍,“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和鼓励医护人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哪怕坐到最近的地铁站再打出租车到医院,也是合算的。”

  据悉,在区建管委、公交公司的支持下,“红房子”医院还开辟了黄浦-杨浦两院区间的专线穿梭巴士,每天共有6趟巴士来回于院区之间。由于专线巴士沿路停靠地铁站和重要公交站点,解决部分患者和职工的出行问题,既减少了内部员工对停车位的需求,又方便了更多就诊患者停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补短版·交通大整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民生·社会
内外同步循环打通交通“动脉”
无证驾驶无牌车辆被严处
江浦:构筑“大安全”体系
违停司机辱骂民警被行拘
杨浦时报补短版·交通大整治02内外同步循环打通交通“动脉” 2016-04-21 2 2016年04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