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通技术供给“最后一公里”

  ■记者 毛信慧

  2015年4月23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以下简称“东中心”)正式落地上海杨浦湾谷科技园。目前,东中心已铺设起包括长三角区域、甘肃、新疆、新加坡、荷兰、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地在内的技术渠道50个;设立北美、欧洲、新加坡3个海外分中心;签约长三角省市合作机构近20家、建设国内分中心5个;促成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与长三角地区技术合作7项;形成开放创新、软着陆、高校成果转化、东部智库、东部资金池、行业服务包、东部众创和东部实验室八大特色服务包。通过集聚科研成果、技术转移中介机构、技术交易展会资源、专业服务机构,在技术转移市场确立规则、指导流程、提供业务示范,东中心这个购物中心式的平台正吸引着越来越庞大的人流。

  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展台前人头攒动。展区集中展示了东中心在技术交易、孵化引导、科技金融、国际对接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儒竞机械臂、微能量采集系统、冠生园天空农场、流轨无人驾驶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创新成果获得了不少关注。在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东中心对破解技术转移难题的持续探索。

  一年来,通过布局全球,推动技术转移要素流动,发挥上海地区优势,一个以上海为核心,(下转第5版)  (上接第1版)辐射长三角发展带,覆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空间格局已然形成。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国际平台——湾谷创新中心(Bay Valley Innovation Center,BVIC)在现场发布了旗下首个数据库产品——BVIC Databank/麻省理工学院(MIT)专利数据库(http://www.bvic-china.com)。

  BVIC Databank是东中心在海外技术收购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这一数据库的建成,可以极大地降低技术信息获取成本和技术转移沟通成本,将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技术成果更快捷地引入国内。

  BVIC数据库及知识产权首席顾问魏国柱介绍,为了让专利技术需求方更便捷地找到提供方,BVIC Databank不仅提供了通常的专利检索功能,更创新性地提出并打造了5条“P2P通路”。分别是从研究项目到专利(Program to Patent),从专业行业分类到专利(Professional to Patent),从专利到研发者(Patent to Person)、从研发者到研发者的共同研发者网络(Person to Person)以及从任一网站页面随时浏览相关研发者信息的沉浸式浏览体验(Page to Person)。“BVIC Databank收集并整理了麻省理工学院学科、院系、实验室和发明人信息,及其所有公开的美国专利,用户可以从研发项目出发,逐级浏览并检索专利,也可以借助由专家手工创建的专业行业代码,更精准地找到所需要的专利。”

  此外,与绝大多数专利数据库不同的是,通过BVIC Databank,专利技术需求方不仅可以找到专利本身,还能获取专利技术发明人的联系信息,例如电话和电子邮件信息,并通过它直接联络到提供方,这就为需求方解决了技术信息获取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降低了技术转移中的沟通成本。

  拥有专利技术,如何找到需求方,一直是技术转移中的难点。BVIC Databank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利用专利大数据挖掘,BVIC Databank能为专利技术智能推荐潜在的需求方。BVIC Databank采用了最匹配上市公司的“蜂鸟”技术,以及推荐一系列非上市公司的“鸭嘴兽”技术。通过这两项新技术,技术提供方可以更容易地找到“靠谱”的潜在需求方。

  此外,针对不同的发明人和技术主题,BVIC将定期进行深度分析并发布相关趋势报告。这些报告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专利技术提供方梳理其技术分支及脉络,传递给感兴趣的需求方,并最终促成技术交易。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国际平台,BVIC从创立之初,就致力于为企业及投资机构提供一个触及国外高校和顶尖技术的窗口,帮助企业建立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意识。BVIC Databank的发布,为企业识别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趋势和产业趋势,在海外找到技术原型,实现转移或转化,不断改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项优质的资源和工具。

  除已经建成的麻省理工学院专利数据库外,接下来,BVIC Databank还将陆续引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一系列专利数据库,并最终成为汇集全球顶级专利技术的大数据平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特刊·小巷总理
   第04版:城事·三区
   第05版:民生·社会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特刊·杨浦区第二届运动会
搭建平台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上海电力公司用户保证金收据
打通技术供给“最后一公里”
区绿化市容局举行技能竞赛
服务进高校 创业实习人气高
民建杨浦区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5打通技术供给“最后一公里” 2016-05-31 2 2016年05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