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刊·直通百姓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定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莲青谈老城厢转型
立足实际打造“清洁定海”

  ■记者 张维维 文/摄

  70年代末,作家程乃珊发表了著名小说《穷街》,80年代还被搬上了电视荧幕,拍摄地就在定海的爱国二村。《穷街》反映的是生活在那里的普通老百姓的点滴故事,日子虽然过得有些艰难,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很质朴。如今,爱国二村已经不复存在,那里已建起了商品房小区,通了地铁,还将建设5A级商办楼。但是《穷街》代表了申城市井文化的精彩一页,将会一直铭刻在上海人民的心中。

  “穷街”所在的定海路街道位于杨浦区东南端,辖区总面积4.44平方公里,下辖19个居委会,总人口约11万人。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定海不提“高大上”的目标,而是立足实际提出打造“清洁定海”的目标,力争用几年时间,有效地改善社区环境面貌,做到街道虽是陈旧的,但旧而不乱;房子虽是老的,但老而不破。

  下再大的雨也不用担心

  去年的“6·17”大水,许多人至今还记忆犹新,定海地区原先的排水管道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管道陈旧老化,达标率低,水流不畅。每到汛期,处于低洼地区的居民饱受发大水之苦——出行受阻,积水漫进家里,生活搞得一团糟。

  眼看着汛期即将来临,定海的居民家里还会进水吗?面对居民心中的疑问,定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莲青说,跟大家一样,每到汛期,街道总是很担心,不过今年,定海居民们的心可以稍微放一下了。

  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大定海排水系统已竣工,将全面实现排水功能,定海地区一到汛期就遭遇“水患”的窘境也将得以缓解。去年6月,上海一场大暴雨,定海地区受淹居民达8000户。2012年底,作为市、区重大工程的杨浦大定海排水系统,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北起周家嘴路,南至黄浦江,西起临青路,东至复兴岛运河,面积425公顷。经过三年半建设,已全面实现排水功能,排水能力从原先的4.2m3/s提升到21  3.88m/s。大定海排水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将惠及包括定海路街道和部分大桥街道区域约三四万户居民。

  告别“老破小”要有愚公移山精神

  王莲青说,市容环境较差,一直是街道的一个短板问题。这里面固然有老城区旧房多、外来人口多的原因,但这不是环境脏乱差的理由,关键需要有直面短板、攻克短板的勇气和智慧。

  在实现“清洁定海”的过程中,定海路街道从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原先定海老百姓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大规模的马路乱设摊,包括波阳路、河间路、内江路、海州路、腾越路等,几年前都是大规模乱设摊。

  为此,街道采取了“堵疏结合”的办法。所谓“堵”,就是加强执法力度,加大硬件建设,取缔大规模马路乱设摊现象。所谓“疏”,就是利用社区资源,建立临时疏导点,“引摊入场”满足居民生活所需。通过克服场地、资金、周边居民矛盾大、摊主不愿入场、运行管理难等一个个问题,现在临时疏导点内已有130个摊位,确保了周边居民就近买到低价的菜品,深受居民的欢迎。

  整治后,街道还落实了专人看管,巩固成果,保持常态。在根除了大规模乱设摊后,街道开始对道路进行美化,每年整修1至2条道路,如内江路、海州路、河间路、波阳路等,通过拆违、道路修复、绿化布局、景观设计等,使道路清洁度、美观度有了很大提升。下一步,街道将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每年“啃”下几块硬骨头,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早日完成“清洁定海”的目标。

  拆违+旧改 城区面貌大有改观

  周家嘴路4230号的阳浦汽配城,原来是一家老厂房,被层层转租后,引进了小商户100多家,主要经营汽车修理、装潢、汽车零配件销售,违章改建、搭建,“三合一”现象严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拆违整治,杜绝重点区域安全隐患是近年来杨浦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区挂牌的“14+16”个重点薄弱地区,其中14处为区级重点整治区域,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定点督办,特别突出“三合一”整治。

  王莲青介绍,街道针对阳浦汽配城的问题,整合公安、消防等各方资源,在今年春节前,共清理86户违章建筑内居住人员192人,拆除了所有违法建筑物,彻底消除了“三合一”现象。春节后,街道又根据区委的要求,对所有商户进行清场,督促企业进行业态调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截至6月16日,100多家商户全部清场搬离。目前,企业正在积极筹划后续的开发工作。

  说到“旧改征收”,对住在“老城厢”的群众来说,是件令人充满期待的事。近年来,在定海辖区内,轨交十二号线内江路站、长阳路辟通工程、151街坊、153街坊、154街坊D块、152街坊A、B、C、D块等基地旧改征收之后,8000余户居民告别了棚户区。

  王莲青说,相当一部分居民通过抽签选房,都已搬入了同样位于定海辖区内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从“矮平房”住进了“江景房”,居住环境彻底改善。看着居民告别旧屋住新家,我们不能忘记街道辖区内还有近1万户的居民仍生活在二级以下旧里,随着全区旧改征收工作的推进,相信这些居民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告别旧里。

  主动跨前 为民服务更贴心

  近年来,在上海市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大背景下,为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街道的工作重心进一步转移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上来。定海路街道认真落实“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市委1号课题,自去年以来,积极落实市委、区委相关要求,立足定海实际,对接居民需求,着力推进“七个一”工程,努力为“老城厢”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什么是“七个一”工程?即:打造一张“为民地图”、制定一套“服务清单”、建立一个“人力资源库”、构建一个“微信平台”、开展一次“专项行动”、推进一批“实事项目”、组织一次“满意度测评”。

  截至目前,街道已向社区群众发放“为民地图”、“服务清单”10000余份,组建了机关在职、居民区和区域化成员单位3支组团式服务团队,深入走访居民家庭25000余户,组织开展为民服务项目73项,投入资金76万元。同时,运用“互联网+”概念,在去年9月17日开通了“定海桥畔”微信公众号,以此为平台,加强了街道和百姓的联系。通过开展“七个一”工作,整合了社区方方面面的资源,为群众提供了更精准有效的服务,切实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王莲青介绍,医疗卫生服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针对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街道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点进行了重新布局与增能。

  为方便顺平路大型保障房基地居民就近就医,街道调整原军工路卫生服务点至顺平路59弄,面积近300平方米。在家庭医生、社区全科医生部分诊疗功能,提供医保常规配药、取药、注射、点滴吊水等服务的基础上,新增康复理疗项目,还建设有“健康小屋”项目,探索智慧医疗进社区工作。该卫生服务站最大的亮点就是与上药集团合作,在服务站附近开设了近200平方米的华氏大药房,并于今年5月下旬投入使用,实现了居民看病、配药的一站式服务。

  此外,街道还将老旧小区条件较差的卫生服务站迁址并进行改扩建,面积扩大为原先的3倍多。目前,街道4.44平方公里辖区内,已建成1个三级乙等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卫生服务站,5个家庭医生团队,15分钟的卫生服务圈已初步形成。

  社区养老也是定海百姓较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定海辖区内有5家民办养老院,虽然可供养老床位已达753张,但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这些养老床位远远不够。

  王莲青介绍,街道很早就意识到这点,并且正努力挖掘养老资源。一方面摸底社区内的老旧闲置房屋资源。如对原区委党校搬迁后的房屋资源进行排查摸底,筹备建立定海第一家公办养老院。另一方面积极着手打造定海养老综合体。规划利用社区睦邻中心周边2000余平方米的公建配套住房,整合睦邻中心、医疗卫生服务点资源,打造集老年活动室、老人助餐、日托所和养老寄宿等为一体的定海养老综合体,充分满足不同类型社区老人的需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纪念建党
   第03版:特刊·直通百姓
   第04版:特刊·纪念建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民生·社会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艺术
立足实际打造“清洁定海”
杨浦时报特刊·直通百姓03立足实际打造“清洁定海” 2016-07-05 2 2016年07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