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报周末·图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心理健康 关爱心理异常人群
“精神卫生反歧视”设计大赛评选揭晓
作者:赵婉婉 作品介绍:《黑与彩》:关爱精神病患者的海报。
作者:张歆语 作品介绍:《我只是生病了》: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误解成了囚禁精神疾患的铁栏。大脑代表精神疾患和其生病的原因。大脑在歧视言论面前显得弱小无聊。红色泪滴代表精神疾患面对有色眼镜时内心的辛酸和悲哀。“我只是生病了”呼吁人们意识到精神病只是一种疾病,反对将精神疾病妖魔化。
作者:李义豪、卢昕雨 作品介绍:《别怕,我们和你在一起》:画面中白脸小人代表健康的正常群众,绿脸小人则代表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二人西装革履,领口则被由各种振奋人心、鼓励精神疾病患者的话语组成的绿丝带链接,以给精神疾病患者带来更多关爱。画面主色调的绿色,也给人健康、舒服的感觉。
作者:郁璐祎 作品介绍:《精神纹路,爱的呵护》:对于我们而言,精神病患者的所思所想是个谜团,是未知的纹路。但不理解并不是我们伤害与污蔑他们的理由。对于这些不幸者我们要给予更多爱心与呵护。他们的心虽然难以理解,但也是一颗颗鲜活的心,我们互相的爱心会交织成最美的纹路,呼吁大家关爱每一位精神病患者。
作者:赵萍、吕瑶瑶、孟子航 作品介绍:《Understand》:该书签由黑白色构成,简单而又不失真实性,对立的黑白色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人群。镂空的白色与背面黑色合为一体时宛如一对黑白手,手掌上方的英文“understand”表证着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懂得,彼此熟悉。黑白手合二为一,仿佛是在暗示着我们:黑白两种人应该手指相连,携手并进,再次表达出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怀,应该消除歧视,关爱精神患者。

  ■记者 毛信慧

  2016年杨浦区“沪江医教”杯“精神卫生反歧视”宣传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近日揭晓。“人人都有‘病’”、“找寻心灵之钥”、“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的猫”等30件作品分获教师组优秀奖和学生组一、二、三等奖。高校与医院、社区协同,以艺术创作的形式来开展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尝试还属首次。

  据悉,本次大赛由上海理工大学、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联合举办,旨在促进大学生群体关注个体心理健康,正视心理问题和心理问题群体,关爱心理异常人群,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大赛历时一个月,共征集到来自5所高校的61件师生作品。获奖作品涵盖了海报、画轴、影册、手绘画、T恤衫、明信片、杯子等类型,既体现了“精神卫生反歧视”的宣传主题,还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我们曾24小时派人看着一个人,也曾动员全体师生满上海去找一个人……”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牛翔宇介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大学生群体心理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样化,家长、学生对心理疾病的认知不足,高校辅导员对年轻群体的思想了解不够等诸多挑战。上海理工大学自2013年与杨浦区开展“医教结合”项目试点以来,双方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如每月的联席例会,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员都会走进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现场学习相关案例。今后,双方还将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评估、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度结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第07版:时报周末·图说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关注心理健康 关爱心理异常人群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图说07关注心理健康 关爱心理异常人群 2016-07-16 2 2016年07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