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彼处此时
农场生活杂记

  ■叶基馥 文

  (十三)蹲点三排收获爱情

  我进入连委班子不久,便从一排调到三排,当时称之为蹲点。既然蹲点,不仅要与排里的农友同学习同劳动,而且还要配合排长指导督查排里的学习和工作。

  在一次政治排长组织的全排职工学习中,一位被三排农友称之为“博士”的女同胞叽叽喳喳不停地议论着什么。我没好气地当场挖苦道:“算你是‘博士’,就不要学习了?你给我说说看,刚才我们学的是什么?”

  会议结束后,与“博士”同寝室的一位女同胞过来告诉我,“博士”哭了。我心一沉:是不是自己批评太过分了?三排农友称她“博士”,是因为那时每个寝室都有一份报纸,她总是跨前一步把报纸从财务室领来(当时由财务室代发报纸),然后利用休息时间先看起来。这说明她蛮关心国家大事的,我大庭广众批评她确实有点过分,便产生了恻隐之心。

  随后在工作中,我主动与她套近乎。于是,田里种蚕豆,我拿铁锹挖洞,她把蚕豆送进洞中,一前一后,步步紧跟。有时挑猪塮挑到最后一担正好轮到她,我便主动上前挑走。这不仅缓和了因批评而造成的紧张关系,也增进了相互信任。

  考虑到影响,我没有也不敢向她发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信号。直至1979年2月,她“顶替”回到市区,才鼓足勇气向她写了一封信,托一位与她要好的女农友转交给她。不久,她也托这位农友给我回了一封信,两人的关系这才最终确定。

  (十四)河中溺死生命永逝

  连队门前的中心河,经过1976年年底的疏通开挖,河底深了,河坡陡了,农友去河边的次数也大为减少,因为已喝上用上了深井水。有时去河边,也只是去清洗农具等面积较大的东西。

  四五月份,正是拆除秧棚、准备插秧时节。这天下午,四排女职工把一大捆从秧棚拆下来的薄膜拖到河边清洗。连队一名女拖拉机手也来到河边热心帮忙,几个女同胞站在台阶上,弯腰清洗薄膜。突然,女拖拉机手在清洗时,不慎滑入河中。连队男同胞闻讯后,立即赶到事发现场,纷纷跳进河里寻找。一位吴姓男同胞发现后,用力从河中把她拖上河岸,发现她面色惨白,嘴上、鼻子沾有污泥,便迅速用拖拉机把她送往场部医院抢救,但不幸的是没有挽回她那年轻的生命。

  这是一位热情奔放的女孩,长得高挑标致。她的哥哥也曾是我们连队的70届农友,有一段时间她哥哥与我住在一个寝室。她分配到我们连队后,她的哥哥便上调走了。想不到,哥哥幸运地离开,她却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农场。

  中心河,曾使我春心荡漾的河,此时却成为吞噬生命、祭奠青春的伤心河!

  (十五)团员活动学唱学跳

  粉碎“四人帮”后,套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被打破。连队的一些赶时髦的女同胞探亲休假结束后,烫了头发,修了眉毛,穿上时尚服装回到连队,就像以往港澳同胞回到大陆。

  团的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在青年中兴起学习跳舞的风气。我负责团的工作,也兴致勃勃地组织团员开展此类活动。当时学跳《圆舞曲》,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男女青年握着手,围成圈,一二三踏着舞步学跳起来。也许是我没有舞蹈细胞,虽然那时热情高涨组织跳舞,但我至今还是“舞盲”。

  后来,邓丽君的歌声传到大陆,一下子倾倒大陆众多男女青年。随后团中央也推出了《祝酒歌》、《边疆的清泉清又纯》、《太阳岛上》等15首优秀歌曲,听惯了“高、强、硬”歌曲的那代青年,被这优美抒情的歌声深深吸引,我便组织团员举行音乐欣赏会。

  那时青年只要提着一台日本产的三洋牌录音机,大摇大摆走在街上便出尽了风头。我也“依样画葫芦”,叫一位团员从家中取来一台式样如同饭盒子一般的录音机,播放起当时的流行歌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边疆的歌儿暖人心”,优美的歌声飞出窗外,飞得很远很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第07版:时报周末·图说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杨浦滨江风景线:纳凉新“胜地”
意大利遭遇小偷
老实与聪明
云朗气清
海的脚步
农场生活杂记
笑侃七十人生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农场生活杂记 2016-07-16 2 2016年07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