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刊登《反腐倡廉专题学习活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地》一文,报道了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干部应建管部门之邀,走进淞沪-三门路下立交重大工程建设工地,就工程建设领域廉政建设作“靠山不能吃山,临水请勿湿鞋”专题报告。笔者为相关部门重视制度建设,着力打造“阳光工程”的这一创新举措“点赞”。
2016年,是杨浦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万众创新示范区”的布局之年,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撑极为重要。按照年初的计划,区委、区政府将“基础设施抓双十”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全区共安排了包括淞沪-三门路下立交在内的57项重大工程项目,力求加快补上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异常繁重的建设任务,需要举全区之力,开创前所未有的局面。而在重大工程项目推进中,建设部门干部队伍无疑是“排头兵”和“主力军”,肩负着补好杨浦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使命,需要发扬“一股劲”精神,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推进各项项目建设。
“靠山不能吃山,临水请勿湿鞋”报告主题警示切中要害、一语中的。近年来,上海工程建设领域频频发生基层腐败引发的问题,闵行区莲花河畔倒楼事件、静安区教师公寓大火事件、虹口区外贸大楼倾斜事件等典型案件历历在目,无不为工程领域党员干部们敲响了警钟。今年是杨浦历年来实施市、区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最多的一年,工程量多、投资额大、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党员干部们在发扬“敢担当、善攻坚”精神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事业观,强化“守规矩、乐奉献”意识,加强廉洁自律,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合规”推进本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双优”目标。
“反腐课堂”进重大项目建设工地,既是贯彻各级党委关于反腐倡廉建设决策部署、落实“三严三实作表率”精神,强化工程建设领域风险防控和警示的创新举措,更是督促党员干部时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培养忠于职守、廉洁自律、能打硬仗干部队伍的重要实践,值得为此点赞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