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洞穿人性是最好的“接地气”

    《舞男》

    严歌苓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为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华人作家,严歌苓用一种“置身事外”的视角来面对她的祖国故土。与精心勾勒的上海光怪陆离图景暗暗相合的,是严歌苓在文中对人性的深切关怀。这种关切,来自于身为女性独特的敏感视角和身为华人对祖国独特的情感认知。从表面上看,《舞男》讲的是横亘七十余年历史中的两个三角爱恋故事,而从另一层解码来看,每个人物形象都灌输着关于“金钱”的隐喻。这两个发生不同年代的故事合在一起,串成了严歌苓对于“人性”二字的诠释。

    当代舞男杨东和女律师张蓓蓓的故事,简而言之是不能再俗套的“女富豪包养小白脸”的社会花边新闻。与七十年前的舞女夏之绿的遭遇不同,张蓓蓓虽同样身为女性,却处于上流社会的顶层,动辄豪掷千金,以金钱作为权柄,实现了对这个古老舞场中性别关系的置换——舞男杨东和昔日的舞蹈皇后夏之绿,都是为钱所迫的底层大众,一不小心沾染到上流社会的香灰。尽管有过类似的“出逃”经历,终究逃不脱金钱筑成的巨大牢笼。

    在老舍的小说《月牙儿》中,沦为暗娼的女主人公就曾说过“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字字血泪揭示出金钱的匮乏往往直接导致精神的困窘。无论是杨东在张蓓蓓身边被阉割了的、在丰小勉身上又得以苏醒的“雄性气质”,还是舞女阿绿与诗人石乃瑛欲说还休的绵绵情意,在金钱面前统统失语。有钞票与无钞票的差异,不仅可以划清阶级、颠倒性别,甚至可以操纵生死。在穷人和富人之间,严歌苓用金钱划出了一道巨大的鸿沟,洞察着物质的贫瘠带来的层层阵痛与无可奈何。

    在金钱裹挟命运的逻辑之外,严歌苓用精细的语言勾勒出了舞场的另类浪漫,叙述了两场舞步错乱的爱情悲剧。“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无论是诗人石乃瑛为了夏之绿,还是舞场上的张蓓蓓之于杨东,他们的感情到来得都是那么迅猛激烈。在因缘变乱间,石乃瑛成了奔走沪港两地为抗战呼号的诗人,字里行间都是对失去阿绿的心痛;张蓓蓓知识分子的优越感不断败于她对杨东的情感,尽管作者一早就向读者挑明了她的爱“恋的正是爱入膏肓状态中的自己,恋的正是那个能忘我舍身去爱别人的自己”。唯独穿越历史风尘的舞男舞女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所需所得,舞步错乱都不要紧,更要紧的是活下去——夏之绿和杨东都深谙此道。石乃瑛被投机商人谋杀后,阿绿选择了“取了珠宝钻石之后活下去”;丰小勉被张蓓蓓搜身后,杨东“将没有装完的箱子打开,又塞进了一堆许堰的衣服和尿不湿,把箱子装进本田”,不顾身后的那双眼睛。爱情是有钱人的遮羞布,底层人和上流社会亲密接触,需要一个“遇到了真爱”的借口来欺骗自己和他人,但是人性是不能自欺欺人的。杨东放弃过他的舞蹈甘做羹汤,却挡不住舞场对自己的吸引,挡不住“成为一个男人”的诱惑,哪怕在丰小勉身边甘做“自动提款机”,夏之绿亦然。鱼死网破之后,隐姓埋名的夏之绿、带着私生子自力更生的杨东,回归到自己的阶层,俨如错乱摆置过的棋子,在棋盘上又回归了最正确的位置。

    严歌苓在访谈中说过,张蓓蓓与杨东的故事脱胎于上海街头巷尾的传闻,并非是她的凭空捏造。石乃瑛的形象,让熟悉现代文学的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在一般人看来,倘若作家这样自顾自地继续写下去,恐怕导向的就是一场对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批判。但严歌苓技高一筹之处就在于:她用张蓓蓓的宽容与善良惊醒了杨东,用石乃瑛的死唤醒了夏之绿。张蓓蓓的善良与上流社会面孔,杨东的挣扎与无可奈何,丰小勉、阿亮等人的贪婪和不甘心,乃至于石乃瑛的痴狂、夏之绿的身不由己……这些丰满的人物林立在金钱造就的鸿沟两侧,他们的灵魂早被严歌苓描绘到了人们的心坎里。    (来源:新华读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第07版:时报周末·影视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热爱生命
悦读汇
洞穿人性是最好的“接地气”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悦读02洞穿人性是最好的“接地气” 2016-09-03 2 2016年09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