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年同窗,60年同学

    ■诸一麟 文

    我们市东中学高中60届(3)班“修”得三年同窗实属不易:20世纪50年代,市东中学系全市重点:1954年考市东初中每三个录取一个,1957年考市东高中每七个录取二个。

    1960年高考前的“百日大战”历历在目,不料当年全国高中毕业生才28万,高考扩招指标竟达32万,结果我班54位同学,除了两位受“家庭问题”牵累,52位都考上了,包括京沪多所名校。有趣的是,班里一位大龄同学,只想早日工作,不欲报考高校,校长室做他思想工作,他才报了名。他参加高考做了些试题,心里“怕”被录取,临末了,又划掉不少答案,结果仍被录取。

    我们全班同学奔赴全国各地求学,及至1964、1965年相继毕业分配至全国各地,两位读医学院的1966年毕业生赶上了文革……十年“运动”导致全班同学纷纷失联。

    直至1986年,在原班主任顾培云的关心下,经过几位同学热心奔走,全班40多位同学终于复联,建起“市东603”通讯网络(北京板块10余位,上海板块30余位),如此每年常有三四次聚会。岁月易逝,迄今已卅年了。

    我们这些40后,从年少刚懂事起就伴随着年轻的共和国一起成长。大家不无自豪地感叹,小小的603班为祖国贡献了一位部级干部(朱曼黎,前中国外交部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一位局级干部(唐鸿兴,前上海电机厂厂长)和一大群研究员、外交官、博导、教授、高工、高会、讲师、技术员、医生、教师、处长、科长,足迹遍布祖国卅年崛起的外交、国防、科研、航天、航空、航海、医药、教育、地质、工业、社区等各个领域。

    每次相聚,我们谈得最多的还是母校和恩师,当然也会聊聊各人的事业、家庭、子女乃至第三代……万分庆幸,在慢慢老来时,还拥有一群不可多得的老同学,没有名利的牵绊,没有交流的忌惮,没有时间的隔阂,只有纯洁、温厚的感情。

    这种温情,看似不甚浓烈,却永久存在。同学们不能时时在身边,甚至远隔千山万水,几年,几十年不见,可是只要有一天我们再相见,那翻江倒海的感情喷薄而来,当初的一切都未曾改变。真好!(市东60届高中校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第07版:时报周末·影视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市东,梦想的摇篮
三年同窗,60年同学
图片
市东中学百年赋
感恩教师情 难忘教师恩
书法
百年市东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三年同窗,60年同学 2016-09-03 2 2016年09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