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毅
本报讯9月13日下午2点,大桥街道眉州路社区睦邻中心内,40余名社区志愿者齐聚一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有话对你说”辩论会。围绕各自的论点,志愿者们打开了话匣子,现场不时“火花”四射,引发了大家的阵阵讨论。通过一番观点的交锋,大家对志愿者工作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据了解,这是睦邻中心完善自愿者服务、推进居民自治的一次新的探索。
辩论会分为正反两方,正方是志愿者活动是收获大于付出,反方是志愿者活动是付出大于收获。
广杭居委会的胡文茂是睦邻中心读书会的小组组长,曾做过居民区数届党支部书记。作为正方的他表示:“我们这一代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就受到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的熏陶。今天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在身为志愿者,为大家、为集体做点事情其实不难,也不是多么大的付出,但收获的却是一份荣誉感、成就感和一份快乐,所以更应该发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雷锋精神,为志愿者事业尽绵薄之力。”
尤曼云是婆婆妈妈工作室负责心理疏导调解的老师,持反方观点的她表示,志愿者服务是不以金钱为目的公益服务,睦邻中心的这些志愿者们都是退休的中老年人,有些人家里是祖孙四代的大家庭,要照顾老人和小孩,要处理家里的大小事务,但只要是志愿者活动,大家都从不缺席,积极参加,付出确实挺多的。她认为,所谓“付出大于收获”,并不是说志愿者工作只有苦而没有乐,而是为了告诉大家作为一名志愿者,付出是第一位的,只有不计较个人得失地去付出,才能把志愿者工作做得更好。
辩论过程中气氛热烈,现场不少志愿者纷纷发言,发表观点和看法。睦邻中心负责人陈国强说,联合国对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的人;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奉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睦邻中心的志愿者们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广大居民服务,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辛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他认为,志愿者服务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意义以及价值所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公平与温暖。或许,这样幸福感才是真正的回报。
陈国强表示,辩论的目的不是分出“胜负”,而是用聆听与倾诉的方式来让大家的观点汇聚,让每位志愿者能有所感、有所思,通过自我辩论,自我认识,明确志愿者在睦邻中心的服务职责,进一步培育志愿者的核心价值观念,提升志愿者更好地为社区建设提供服务,加强志愿者与居民的互动交流。